鄂爾多斯“步步爲營” 打造“暖城·五心”品牌

摘要:本案例描述了近年來鄂爾多斯市通過“三建三抓”,即建機構、建體系、建平臺,抓督導、抓提升、抓創新,全力打造“暖城·五心”營商環境品牌,突出高位統籌,堅持高標定位,抓實抓牢“一號工程”,建立健全“三個機制”。夯實經濟之“穩”,推動發展之“進”。連續三年在內蒙古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中排名第一,獲評“中國投資熱點城市”“2022 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中國投資環境質量十佳城市”“2023 中國高質量發展十大標杆城市”“2023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

關鍵詞:營商環境;“暖城·五心”;“三建三抓”。

案例正文:

營商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也是一個地方政治生態、社會生態的側面反映。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目標和“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的主要方向,是新發展階段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指導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因地制宜,多措並舉,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向優秀者看齊,對標先進、追趕超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腳步從未止步。

近年來,鄂爾多斯錨定“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的目標任務,聚焦“闖新路、進前列”,通過“三建、三抓”,全力打造“暖城·五心”營商環境品牌,努力以環境之“優”,夯實經濟之“穩”,推動發展之“進”,步步爲“營”,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賦能高質量發展。連續3年在內蒙古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中排名第一,獲評“中國投資熱點城市”“2022 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中國投資環境質量十佳城市”“2023 中國高質量發展十大標杆城市”“2023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

建機構、建體系、建平臺,堅持高標定位,抓實抓牢“一號工程”

鄂爾多斯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爲“一號工程”來抓,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和政府市長(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率先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市經濟合作服務中心,作爲專責負責優化營商環境的市政府直屬正處級單位,負責政策研究、綜合協調、業務指導、調度考覈等工作。

評價體系方面,鄂爾多斯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參照上海、深圳、蘇州等一流城市典型做法,自2019年以來,先後編制優化營商環境4版工作方案,制定推行《鄂爾多斯市對標先進建設最優營商環境行動方案(500條)》《鄂爾多斯市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實施方案(300條)》等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深入實施極簡審批、極優服務、極準監管、極惠扶持,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調度平臺方面,鄂爾多斯在內蒙古自治區率先上線運行“營商環境工作任務調度平臺”,將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全部納入平臺數字化、清單式調度,通過平臺進行任務催辦、審覈編輯、數據統計、分析報告、問題彙總,工作進展情況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和“鄂能辦”平臺上實時公佈,便於市場主體查詢、監督並提出改進建議,有效推動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質量、效率雙提升。

抓督導、抓提升、抓創新,突出高位統籌,建立健全“三個機制”

在督導機制方面,鄂爾多斯將優化營商環境納入全市“五位一體”考覈內容,執行月調度約談、季排名點評、年總結考評工作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半年工作會等專題會議,市紀委監委常態化開展營商環境明察暗訪,開設全媒體輿論監督欄目《鄂爾多斯聚焦》,實施“現場督查調研+實地業務指導+集中業務培訓”效能提升行動,切實強化營商環境的紀律性、嚴肅性、專業性。

在提升機制方面,以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爲切入點,鄂爾多斯從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代表等羣體中公開招募150名“營商環境體驗官”,開展“實景式”“暗訪式”“沉浸式”辦事服務體驗,構建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督辦解決、反饋評價的閉環工作機制,做到辦成“一件事”解決“一類事”。

在創新機制方面,鄂爾多斯總結梳理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做法,推出土地出讓首次登記“即來即辦”、主動服務“無感續證”等首批20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創新舉措,後續還將繼續拓展延伸,通過以點帶面向全市推廣,不斷提升企業和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

穩主體、激活力、促發展,聚焦高效落實,打響打亮“五心品牌”

2023年,鄂爾多斯提出要着力打造政策最貼心、辦事最省心、投資最安心、服務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暖城·五心”營商環境品牌。從法治環境、政務環境、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四個方面發力,打出組合拳,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此外,鄂爾多斯開展的暖城系列活動,讓溫度傳遞入企業進家門,真正提升了企業和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

政策最貼心。鄂爾多斯將強化政策支持作爲優化營商環境的“先手棋”,率先在內蒙古自治區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立法工作,針對性出臺《鄂爾多斯市政務服務條例》《鄂爾多斯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緊盯市場主體需求,出臺支持現代煤化工、氫能、現代農牧業等產業集羣發展若干政策、促進消費系列政策及《鄂爾多斯市十項金融賦能行動方案(2022-2024年)》。啓動建設消費中心城市三年行動,全市市場主體突破30萬戶。

辦事最省心。深化拓展“蒙速辦·鄂能辦”服務功能,建成鄂爾多斯市政務數據協同審批管理平臺,全力推動“一件事”實行“一表申請”“一套材料”辦理改革,將涉及多部門的923個事項優化整合爲298個“一件事”。壓縮辦理時間87%,精簡材料和辦理環節超45%。創建內蒙古自治區首個“無證明城市”試點,289項證明材料事項、510項證明材料分批次實現無證明材料免提交,加快推進“減證便民”向“無證便民”轉變。

“以前辦理企業登記業務需要實繳註冊資本、驗資報告,整個流程走完最快也要20多天,現在有‘企業開辦大禮包’,企業登記全程網辦,零成本、一次辦結,太方便了!”在鄂爾多斯市政服務中心辦理企業註冊的李女士感慨道。

投資最安心。開發建設內蒙古自治區首個融資對接線上服務平臺“鄂爾多斯市中小微企業信用平臺”,舉辦“金融助企紓困”等線上線下政金企對接活動,簽訂授信協議883.7億元,向產業鏈核心企業發放貸款65.5億元。優化涉企案件辦理,開設“涉企案件綠色直通”窗口,推行“一次受理、一窗通辦、一次辦好”訴訟服務模式和“快速”審執工作模式,2022年以來,涉企案件平均審理時間縮短27.8天。規範行政執法監督,將399戶“三新企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對輕微違法行爲依規免予行政處罰。

服務最暖心。深化重大項目上門服務、手續集中聯審,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創“標準地+帶方案出讓+拿地即開工”模式,新能源裝備製造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壓縮至1個月,有力支撐重大項目建設。截至10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排名內蒙古自治區第一。組建“您有事、我來幫”藍馬甲政務服務先鋒隊,爲企業羣衆提供免費幫辦代辦服務,今年累計爲260個新建投資項目,提供了1022項審批事項的代辦幫辦服務,促進項目投資478.8億元。率先在內蒙古自治區推行“遠程異地評標”,強化地域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共享,已爲4900多個標段、9.3萬多家市場主體節約交易成本3.7億多元。

生活最舒心。鄂爾多斯加大對企業和企業家的表彰獎勵和人文關懷,突出做好引進企業隨遷家屬就業、入學、就醫等生活保障,落實好住房等優惠政策。出臺“人才新政30條”“科技新政30條”,在人才評價、團隊資助、引進培養、載體建設等方面印發實施15項配套辦法,建成投用西北地區最大的人才科創中心,啓動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2023年全市財政預算安排人才科技支出11.16億元,同比增長近一倍。

土生土長的鄂爾多斯人門克內木樂,是中國科學院光學博士、德國馬爾堡大學博士後,中國光學學會全息與光信息處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諸多的光環和自身過硬的本領,足以讓門克內木樂在大城市站穩腳跟,但最終,她還是在鄂爾多斯的“招才引鳳”政策下,回到故土。“我被認定爲剛性引進鄂爾多斯市草原英才,有安家費,還有發展平臺。”說起“待遇”,她一臉陽光。在鄂爾多斯這片創業興業的熱土上,像門克內木樂一樣的人還有許多。他們應約而來,應約而立,在這裏紮根,在這裏閃耀,並走向更深層次的領域和更廣闊的天地。

案例評點: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始終秉承建成全國營商環境優秀城市的發展理念,以建機構、建體系、建平臺爲服務保障,抓督導、抓提升、抓創新爲統籌思想,穩主體、激活力、促發展爲改革目標,堅持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社會環境一體化建設,聚焦高效落實,着力打造出政策最貼心、辦事最省心、投資最安心、服務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暖城·五心”營商環境品牌新藍圖,吹響了鄂爾多斯全力抓招商、強工業、優環境的集結號,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爲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提供“硬支撐”。

——中國誠信研究院院長 張英傑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性的工程,營造穩定有序、高效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可以爲企業經營保駕護航,成爲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鄂爾多斯市以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爲目標,打造營商環境“五心”品牌,聚焦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打造方便快捷的政務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的人文環境,多措並舉爲企業減負擔、增便利,厚植“沃土”,吸引更多企業安心紮根、穩步發展,以營商“軟環境”成爲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內蒙古大學經濟學院研究員 楊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