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第五屆“青山科技獎”正式啓動申報。本屆“青山科技獎”聚焦“綠色、低碳、可持續”主題,延續關注綠色低碳材料、碳捕集及資源化利用、新能源及儲能、降碳減污協同控制四大議題,並着重鼓勵數字技術在相關科研議題中的創新應用。
本屆“青山科技獎”擬評選出不超過10人,每人可獲獎金,在材料科學、化學、化學工程、環境科學、能源科學等學科領域或相關交叉領域,有關鍵推動作用的45週歲以下青年科研工作者均可申報。
本屆“青山科技獎”的申報時間爲2025年7月8日至9月26日,預計2026年2月公佈獲獎人名單。1980年1月1日(含)後出生,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均可按照相關指引,通過青山科技基金官網進行申報。在同等水平下,本屆“青山科技獎”將優先支持40歲及以下青年科研工作者、女性科研工作者。
值得關注的是,在全球範圍內,數字化與綠色化融合已成爲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爲各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在延續往屆評選規則的基礎上,本屆“青山科技獎”的評選將着重鼓勵數字技術在相關議題中的創新應用。特別是在前沿交叉領域,本屆“青山科技獎”將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如何在綠色低碳的科研工作中發揮作用。
美團“青山科技獎”負責人表示,本屆評選關注點的變化,正是希望通過鼓勵更多科研力量投身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研究,加強對數字技術在綠色低碳科研領域的應用和賦能,更好地促進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真正有價值的科技創新,進而推動產業整體綠色轉型升級。
據瞭解,“青山科技獎”由美團於2021年發起設立,以鼓勵更多科研力量投身環保研究,助力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基礎科研及技術成果轉化。該獎項目前已舉辦四屆,累計資助了39名在材料、能源、環境等領域開展前沿探索的青年科學家,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獲獎時僅34歲。
在“青山科技獎”的支持下,獲獎者們堅守綠色低碳的科研之路,並不斷取得突破。智能調溫的輻射製冷/制熱塗層材料、城市多源垃圾數智化協同焚燒、淨化工業煙氣的“膜”、全球首套250千瓦級海水制氫聯產淡水裝置,以及面向新能源、精細化工和生命健康的智能感知芯片及系統……在各個領域,“青山科技獎”獲獎者們正在將綠色低碳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