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206億元創新紀錄,國產片表現神勇激發觀衆共鳴

時隔四年,暑期檔票房重回百億級別。據貓眼專業版統計,截至8月31日21時,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突破206.09億元,刷新我國影史暑期檔票房最高紀錄。火熱的市場背後,國產片表現亮眼,不僅有力帶動電影行業全面復甦,還掀起了一場本土電影文化的熱浪。

觀衆迴流讓影院滿血復活

“今年暑期檔的表現太讓人振奮了,影院有種滿血復活的感覺。”首都電影院副總經理於超說,他工作的首都電影院西單店,今年夏天迎來觀影熱潮,客流量明顯增多,“以前單店票房一天才兩三萬塊錢,今年暑期檔哪怕是工作日,單店票房也在十萬以上。”

今年6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衆多新片集中宣傳,爲暑期檔成功預熱。端午檔的《消失的她》成爲首部爆款;隨後,《八角籠中》《長安三萬裏》接續熱度,《封神第一部》低開高走,《熱烈》《巨齒鯊2:深淵》輪番發力;到了8月,《孤注一擲》成爲大黑馬,爲市場再創新高。

“基本每週都有一到兩部重點影片,所以整個暑期檔一直保持着市場熱度就。”於超認爲,今年暑期檔的表現完美地解決了疫情後電影市場恢復的兩大問題:片源供給和消費信心。從目前觀衆回到影院的勢頭、票房產出和後續片源的豐富性看,暑期檔極大提升了整個行業的信心。

三年疫情造成的觀衆流失,在最強暑期檔得到明顯修復。“今年夏天這三個月我在電影院一共看了8部電影,可以說是這四年來看電影最多的一個時期了。感覺今年國產片的質量都還不錯,有點百花齊放的意思。”觀衆楊揚說。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今年暑期檔,高達52.7%的觀衆是今年第一次走進電影院。單日票房連續60余天破億元,說明每天都有一定數量的觀衆觀影。

國產片“一超”變“多強”

今年暑期檔,國產片在市場中繼續佔據主導地位,貢獻了檔期內87%的票房。暑期檔單片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有九部都是國產片,只有一部進口電影《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排名第八。

“今年暑期檔國產電影表現神勇,的確稱得上百花齊放。”影評人井潤成分析,往年暑期檔影片主要以喜劇、動作、愛情爲主,而今年國產片類型和題材則非常豐富。“現實題材有《消失的她》《孤注一擲》,神話題材有《封神第一部》,動畫有《長安三萬裏》……主創既有比較成熟的創作者,比如導演烏爾善,也出了一批新導演,比如申奧、謝軍偉、鄒靖,非常多元化。從受衆的角度看,各個年齡層的觀衆都有。而且更難得的是,這些影片不僅票房表現好,口碑也都挺不錯,拿得出手。”

不同於2018年、2019年暑期檔偏向“一片獨大”,今年暑期檔在單片票房的分佈上更爲均衡,由“一超”進化爲“多強”。《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封神第一部》《八角籠中》等4部影片票房超過20億元,《長安三萬裏》票房超過17億元,《熱烈》《巨齒鯊2:深淵》超過5億元,《我愛你!》《茶啊二中》《我經過風暴》票房過億……整個市場形成從現象級爆款、中堅力量、底部基座均衡分佈的態勢。

相比之下,以IP續集電影爲代表的好萊塢大片在今年暑期檔遭遇滑鐵盧,不僅票房表現不佳,口碑也一落千丈。這說明,中國觀衆已對好萊塢祛魅,更願意支持優秀的國產電影。

“過去我們追捧好萊塢的特效、技術、場面等,近幾年,國內觀衆的觀影需求和習慣發生改變,他們更關注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好萊塢的吸引力在降低。”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說,國產片之所以能贏得市場,其中一個很大原因就在於其故事和人物更本土化,能夠和觀衆產生最大限度的共情、共鳴和共振。

社會話題與傳統文化大放異彩

以社會熱門話題和中華傳統文化爲題材的電影,在這個暑期檔大放異彩。

《消失的她》切中兩性關係焦慮與東南亞旅遊安全問題,《孤注一擲》全方位展現詐騙產業鏈上中下游環節,《學爸》關注近幾年家長圈的“雞娃”現象,《我經過風暴》把鏡頭對準家庭暴力……這些作品準確切中時代脈搏與觀衆的“痛點”“爽點”“癢點”,憑藉大家普遍關注的話題迅速出圈,在票房上獲得成功。

“反映民生的題材,從中國電影誕生以來,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和傳統。”影評人賽人說,“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或者老百姓關心的事情,這樣的電影,大家肯定願意看,票房大賣很正常。”“話題電影”正在成爲市場的一種趨勢。

熱門話題被拍成電影,體現出電影的社會價值。“現實題材作品有很多現實警醒意義。比如《孤注一擲》教觀衆如何防詐、提高警惕心理;家長看完《學爸》,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合適。”井潤成說。

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裏》與神話史詩電影《封神第一部》,成爲兩則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案例。

《長安三萬裏》裏不僅有繁花似錦的大唐盛世圖景,有羣星閃耀的詩人詩歌,更通過高適和李白兩位詩人的人生際遇,表達追尋理想、堅韌不拔的精神內核,讓觀衆既欣賞到傳統文化獨特的美感,又與千年前的古人完成了一次靈魂對話。

《封神第一部》運用先進的電影技術和創新的表現手法,把家喻戶曉的封神榜故事重新演繹,打造出中國人自己的神話史詩。影片敘事和人物更符合當代價值觀和觀衆口味,誠意滿滿的場景、服裝、道具頗具工匠精神,一衆新老演員的精彩演技讓觀衆津津樂道。

“近兩年中國電影全面地呈現出文化自覺、文化自信。通過描摹中國文化、中國社會和中國百姓的生活,用中國式的語言、類型、題材和樣式,在藝術敘事上也彰顯獨特的中國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胡智鋒說。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