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孫皓執導的律政劇《玫瑰之戰》,自開播之後收視率連續破1,酷雲EYE峯值一度達到1.6,但收官之時各平臺分數平平。在題材、劇情、演員都有優勢的情況下,《玫瑰之戰》爲何高開低走?律政劇如何實現敘事突圍?如何融合“法理”與“情理”,“真實性”與“敘事性”,“感情線”與“律政線”?這些問題值得探...
中國社會似乎對於中年人一直有着別樣的期許和要求,文一點說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俗一點講是“上有老下有小”,總之是區隔於小和老,要負擔起責任和義務,因而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文藝作品中,中年人的形象都略顯沉重。近年來,愈發豐富的影視作品,尤其是電視劇中密集且大量地關注了中年人這一羣體,...
去年,雲南省滇劇院創排了大型新編現代滇劇《張桂梅》,以此慶祝建黨百年。今年,在第38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滇劇《張桂梅》9月7日、8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併爲大劇院“非遺戲曲劇種展演”揭幕。原創大型現代滇劇《張桂梅》根據時代楷模張桂梅真人事蹟創作改編,創作者汲取張桂梅一生中平凡卻又偉大、艱苦...
作爲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的參演劇目,由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出品、北京戲劇家協會組織創作的話劇《喜相逢》,於9月6日、7日在天橋藝術中心亮相。該劇以“迴天”地區百姓的日常生活爲基礎,通過接地氣的故事、生動鮮活的舞臺語言,展現了老北京敦厚包容的胸懷與新北京蓬勃向上的活力,體現了“迴天行動”中...
古樸粗放的寬條凳,八仙桌上的老瓷碗,京腔京韻的吆喝聲……在北京曲劇《茶館》的舞臺上,無處不透着咂摸不夠的京味。北京曲劇《茶館》自1998年創排以來深受觀衆喜愛,至今已經演出近150場,成爲北京市曲劇團的經典保留劇目。爲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讓優秀的經典劇目走出北京,該劇近日將開啓7省8...
觀點提要“國漫”要在新的產業環境下傳達蘊藏於影像背後的“精氣神”,就更須觀照從創意階段生成的中華文化內生力。倘若今後的創作仍然只限於複述或改寫經典文本,缺少依靠文化內生力轉化的創作“原力”,那麼市場審美疲勞結局或許是可以預見的,而“國漫”推進動畫技術進步的意義也將大於文化意義。《新神榜:...
近日,李沁最新大片釋出。...
9月6日,宋茜工作室曬出一組她的寫真美照。...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和冠欣實習記者何蕊9月6日,北京電影學院1000餘名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在懷柔校區舉行,這是該校區繼去年正式啓用後,迎來的第二批新生。著名電影導演、電影學院校友張藝謀出席典禮並被聘出任該校特聘教授。未來,他將與學生相約課堂,傳授豐富的一線實踐經驗。上午9時30分,電影學院懷...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王金躍9月5日晚,電影《媽媽!》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式。由於疫情原因,該片的主創們通過視頻連線與現場觀衆們互動。導演楊荔鈉表示,這部影片首次向觀衆展示了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真實生活,自己還有一個野心,希望通過片中吳彥姝和奚美娟兩位演員的表演,來測試年長演員們的表演是否能夠得到...
“秋晚舞臺太好看了”,這是萬茜與崔開潮參加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22年中秋晚會》錄製後發出的感慨。大圓套中圓、中圓套小圓,圈圈圓圓,三“圓”相套,今年總檯秋晚的現場,“圓”這個特邀嘉賓可謂“行程滿滿”,晚會主舞臺以“圓”爲主造型,水、景、月、人互爲映襯,美輪美奐的設計搶先一步向大家傳遞...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英雄故事、英雄氣概永遠可以打動人、感染人、鼓舞人。我是一名有着40多年軍齡的部隊文藝工作者,成長在湖南這片紅色土地上。我創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革命歷史題材和當代現實題材,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革命先烈、英雄模範。崇尚英雄、追求崇高是人類天性。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英雄故事、英雄...
陝西人藝茅獎三部曲繼《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之後推出的話劇《主角》,9月3日晚作爲第十七屆“文華獎”參評劇目在衡水保利大劇院上演。該劇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推薦,陝演集團·陝西人民藝術劇院與人民網共同出品,陝西人民藝術劇院有限公司打造。話劇《主角》改編自作家陳彥茅盾文學獎同名獲獎作品,70...
9月2日、3日,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谷文昌》作爲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受邀劇目在天橋劇場上演,爲近千名觀衆獻上“生動的黨課”,也讓東山人民念念不忘的“谷公”走進無數觀衆心中。記者瞭解到,扮演谷文昌的演員褚栓忠在首場演出時,左腿不慎被同臺演員的道具槍頂了一下,小腿肌肉瞬間腫了起來,他疼得頭上...
9月2日晚,由中國國家話劇院主辦、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1年度立項資助的“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在國家話劇院先鋒智慧劇場完成了首輪收官演出。歷經六個週末的歡樂與感動,12位青年戲劇導演將古典文學進行現代化轉譯,與觀衆共同度過了這場亦真亦幻的“文武之旅”。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爲12名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