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亞太峯會東風出海 金融壹賬通能做好新興市場“賣鏟人”嗎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近期,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峯會的舉辦,標誌着這座城市正從傳統金融中心向“數字金融創新策源地”加速轉型。這一轉型背後,是全球金融科技行業正以18.7%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高速擴張,2024年市場規模突破8.5萬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以45%的份額領跑,中國貢獻1.9萬億美元,成爲全球增長核心引擎。

與此同時,全球金融監管呈現“技術驅動型”特徵,香港金管局“金融科技2025”策略與《“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形成政策合力,爲金融壹賬通等企業創造了制度型開放的新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陸續披露的上市銀行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多家機構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分別達285.18億元、249.7億元、238.09億元、244.33億元、114.33億元。多家上市銀行相關負責人認爲,基於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前景,變革尚處在早期,未來還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與空間。爲此,多家上市銀行已制定相應發展規劃,推動更多應用落地見效。

有機構認爲,2025年,AI大模型、量子計算、區塊鏈+物聯網成爲技術升級的關鍵詞。生成式AI已重塑智能客服、合規審計等場景,準確率突破85%;量子加密技術進入實驗室驗證階段,2030年或帶來百倍算力提升。

在此背景下,一些企業捕捉這一戰略窗口,選擇香港作爲“業務出海”的橋頭堡,金融壹賬通便是其中之一。作爲中國平安集團唯一對外金融科技輸出窗口,金融壹賬通率先佈局,形成“政策+市場+技術”的三維驅動模式,深耕香港、輻射亞太、服務全球的出海佈局。

具體來看,2023年11月,由金融壹賬通技術支持的IPO智能結算平臺FINI正式啓用。此外,其EKYC-香港身份證單角度覈驗產品通過優化用戶操作流程,將操作時長縮減50%,進一步彰顯了技術賦能金融服務的效率提升。

同時,依託香港數碼港等戰略合作伙伴,金融壹賬通構建起跨境技術協同網絡,既助力香港金融科技企業對接內地市場,也通過設立東南亞區域總部與合規運營中心,形成“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雙向賦能格局。這一佈局不僅強化了其區域市場滲透力,更爲全球金融機構數字化提供了可複製的“中國樣本”。

自2018年起,金融壹賬通以“技術+業務”雙輪驅動戰略,將業務版圖擴展至2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服務197家境外金融機構。

在非洲市場,金融壹賬通與耆衛保險公司合作推動南非壽險業務數字化轉型,通過“全能代理人”解決方案融合技術專長與本土經驗,爲保險代理人帶來全新體驗。越南某頭部銀行上線其SLP+智能貸款平臺後,已吸引超170萬活躍客戶,日均交易量達30萬次,交易高峯期系統承載量突破200萬次,贏得行業高度認可。

在生成式AI、區塊鏈、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驅動下,金融壹賬通的技術佈局精準契合全球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麥肯錫報告指出,大模型應用可使銀行業年營收提升2.8%-4.7%。金融壹賬通通過核心平臺與海外本地化運營,爲全球金融機構提供適配本土需求的數字化工具。

其加馬平臺的智能視覺風控覈驗平臺整合設備指紋識別、微表情分析等前沿AI技術,顯著增強反欺詐能力;智能貸款平臺SLP+在越南市場的成功應用,不僅提升了銀行運營效率,更通過技術輸出拓展了服務邊界。此外,金融壹賬通在非洲的實踐亦證明,技術專長與本土化經驗的融合,可有效推動區域金融科技生態的協同發展。

從中國香港到東南亞,從亞太峯會到全球市場,金融壹賬通的出海實踐,既是中國金融科技實力的縮影,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互利共贏的生動寫照。(陳十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