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達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當地時間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改變口風,聲稱美國同中方進行關稅談判時不會採取“強硬態度”,對華145%關稅“將大幅下降”。當天,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向投資者承認,眼下中美關稅對峙僵局“難以爲繼”,並預計對華關稅戰“將在短時間內緩和”。國際媒體普遍認爲,這是白宮試圖爲其發動的關稅戰“降溫”,因爲關稅戰已導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被大幅下調,並使金融市場面臨陷入巨大動盪的危險境地。美方軟化態度,更關鍵的原因是美國隨心所欲向各國濫施關稅,損害了各國正當權益,在全世界都不得人心,遭到中國和越來越多國家的堅決抵制和反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3日表示,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訛詐,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一邊說要同中方達成協議,一邊不斷搞極限施壓,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艱難月份中的短暫喘息”
“特朗普對華關稅戰的態度出現180度大轉彎。”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當地時間22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高關稅將“大幅下降”。 當被問到是否會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時,特朗普稱:“不,我不會說‘我要對中方強硬’。我們會以非常友好的態度對待他們,他們也會友好相待,然後我們拭目以待會發生什麼。”在談到高達145%的對華關稅時,他稱,“145%的稅率非常高,它不應該這麼高。它會大幅下降,但不會爲零”。CNN稱,特朗普這番言論似乎表明美方數週以來在關稅政策上採取強硬立場後,在言辭上有所讓步。
《今日美國》稱,雖然中美之間的正式關稅談判並未啓動,但特朗普仍擺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這份協議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公平的,而且我認爲談判很快會完成”。不過,他在回答另一個問題時又稱,如果不能與中國達成協議,“我們只需要設定關稅數字就行”。隨後,他又重複所謂“中國過去在貿易中佔盡美國便宜”的荒謬論調。
當天,美國財長貝森特也釋放了關稅戰將“降溫”的信號。據美國彭博社報道,貝森特當天稍早時候在摩根大通於華盛頓舉辦的一場閉門投資者會議上表示,與中國的關稅僵局是“無法持續的,沒有人認爲目前狀況能夠持續下去”。據與會人士透露,貝森特稱中美貿易爭端“本質上相當於貿易禁運”,這“對金融市場造成不穩定,並引發對通脹和經濟增長的擔憂”。貝森特還安撫投資者,他預計對華關稅戰“將在短時間內緩和”。但他承認,目前與中國的談判尚未開啓,而且這場談判將會是一場“持久戰”。
彭博社稱,貝森特的講話被報道後,前一天曾大幅下跌的美股各大股指上漲均超2%,美元上漲,美國國債價格企穩。報道稱,對於市場而言,這是一個“艱難月份中的短暫喘息”。
除了對中國放低聲調外,特朗普22日還特意聲稱,他無意解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他表示,他只是希望鮑威爾在利率問題上採取更加積極的行動。而前一天,特朗普還稱鮑威爾是“(降息)太遲先生”和“失敗者”。17日,他還公開宣稱,鮑威爾“越早走人越好”。
美方應“首先拿出誠意”
“特朗普眨眼了。”英國《金融時報》23日稱,儘管特朗普和貝森特的講話令美國股市短暫上漲,然而專家認爲,美中之間並沒有進行外交談判來結束關稅戰,也沒有跡象表明兩國即將找到解決方案。“這些都是(美國政府)企圖維持市場穩定的信息,”美國經濟學家布利茨表示,“看起來美國先退縮了”。
法國《世界報》稱,美國發動前所未有的關稅戰引發經濟和金融市場陷入空前混亂之際,特朗普企圖收回之前的言論,安撫市場,並贏回對其執政頭幾個月越發不滿的美國人的心。在去年大選期間,多數美國人相信特朗普能夠領導好美國經濟,但其第二任期開始後,美國民衆對新政府經濟政策越來越持負面看法。美國CNBC網站的最新民調顯示,55%的美國人不認可政府的經濟舉措,49%的受訪者反對徵收關稅,60%的美國人對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加劇通脹表示不滿。報道稱,人們擔憂經濟衰退正在顯現,美國市場恢復正常的希望仍然渺茫。英國《經濟學人》稱,可悲的是,“這些保證聽起來很空洞”。
對於特朗普在對華關稅問題上的最新言論,香港《南華早報》引述專家的話稱,這些言論“並沒有什麼不尋常之處”,“說明美方有多焦慮”,“美國政府承受着壓力,但中國絲毫沒有表現出不耐煩的跡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3日回應稱,中方早就指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脫鉤斷鏈只會孤立自己。對於美國發動的關稅戰,中方的態度很明確,我們不願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特朗普及其幕僚近日連連向中國拋出對話的橄欖枝,“美國急於對話而中國反應平淡,顯示美國發起的新一輪對華關稅戰有些打不下去了”。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保建雲23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儘管美方態度看似有所緩和,但“我們應該謹慎,這可能只是美方在貿易和金融市場新形勢下的技術性調整,美國遏制中國的目標不會改變”。他稱,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反覆無常已經降低了其可信度。如果美方希望通過對話解決貿易問題,就應該首先拿出誠意,比如取消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高額關稅。
多國對美談判表態強硬
事實上,不僅是中國,越來越多國家對美國關稅政策表態更加強硬。彭博社稱,爲了安撫市場,美國迫切希望展示與其他國家關稅談判的進展。白宮發言人萊維特22日稱,已有18國向美國提交了貿易提議,美國政府貿易團隊本週將與34個國家會面,討論可能達成的協議。《紐約時報》稱,特朗普聲稱將在幾周內與多國達成關稅協議,但“至今沒有與任何一個國家達成”。
日本放送協會(NHK)22日引述新任美國駐日本大使格拉斯的話稱,如果有人認爲美日能在90天內達成貿易協議,這種想法“過於樂觀”。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21日在國會會議上表示,在關稅談判中,日本並不打算對美國“唯命是從”。他還稱:“日本將與許多國家團結一致,倡導自由貿易的重要性。” 石破茂同時強調:“如果日本放棄一切,我們將無法確保我們的國家利益。”
據路透社22日報道,越南總理範明政當天在河內舉行的一場會議上指示越方談判團隊,爲越南與美國的關稅談判做好充分準備,同時強調“避免因某一市場對其他地區造成任何影響”。範明政說,同美方的貿易談判應確保與越南現有的國際承諾保持一致,並防止對其他市場造成負面影響。同一天,泰國總理佩通坦也表示,曼谷已決定推遲與華盛頓就關稅進行的談判。
對於美國企圖以關稅談判脅迫他國限制對華經貿合作,歐洲新聞網22日稱,歐盟委員會副發言人當天表示,美歐關稅談判與中歐關係無關,儘管出現了最新事態發展,但歐盟對華政策仍將“保持不變”,歐盟不會對華脫鉤。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天也稱,在美國關稅政策顛覆全球市場後,在越來越難以預測的環境中,各國已準備好與歐洲“可靠的”貿易伙伴合作。
“特朗普意外引發全球自由貿易覺醒。”南非《商業新聞》22日稱,與其說美國政府把關稅視爲談判工具,不如說是敲詐勒索的工具。這引起了世界各國幾乎一致的譴責。毫無疑問,隨着人們發現關稅帶來的高昂成本和對世界經濟的惡果,如今更傾向於全球自由貿易的國際輿論正在形成。
香港《亞洲時報》稱,自由貿易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正和博弈,美政府對貿易的觀點卻建立在零和博弈之上。正如世界現在所見證的,美國對各國加徵高關稅並引發貿易戰,可能會摧毀美國和全球經濟。因此,美國這一保護主義措施完全是“愚蠢”的舉動,美國必將在貿易戰中重創自己,最終被迫按下暫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