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當地時間5月7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莫斯科,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專機進入俄羅斯領空後,俄空軍戰機升空護航。習近平抵達莫斯科伏努科沃專機機場時,俄羅斯副總理戈利科娃等政府高級官員熱情迎接。俄方在機場舉行隆重迎接儀式。軍樂團奏中俄兩國國歌。習近平檢閱儀仗隊並觀看分列式。習近平發表書面講話,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俄羅斯政府和俄羅斯人民致以誠摯問候和美好祝願。當天,習近平在《俄羅斯報》發表題爲《以史爲鑑 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文章寫道:“80年前,我們經過奮起反抗,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80年後的今天,我們要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做歷史記憶的守護者、發展振興的同行者、國際公平正義的捍衛者,攜手爲人類前途命運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6日,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表示,俄中兩國領導人將於8日舉行會談。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中俄兩國元首會晤以及出席相關紀念活動對維護國際秩序、促進多邊合作及全球南方國家團結具有多重戰略意義。

“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80年前,包括中國、蘇聯在內的全世界正義力量同仇敵愾、英勇戰鬥,並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勢力。80年後的今天,單邊主義、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團結還是分裂、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十字路口。偉大的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寫道:“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歷史的記憶和真相不會隨着歲月流逝而褪色,帶給我們的啓迪永遠映照現實、昭示未來。我們要以史爲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刻教訓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法新社注意到,在署名文章中,習近平主席盛讚中俄關系的“堅韌性”:“雙方要共同抵制任何干擾破壞中俄友誼和互信的圖謀,不爲一時一事所惑,不爲風高浪急所擾,以中俄戰略協作的確定性和堅韌性共同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國巔峯報網站稱,這一表態反映出兩國之間日益增長的友誼,尤其是在全球政治格局瞬息萬變的背景下。

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在6日的媒體吹風會上介紹說,普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將在5月8日舉行正式會談後進行茶敘,並繼續討論兩國關係中最重要的問題。兩國領導人還將討論國際議題以及包括在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二十國集團等框架內合作等問題。烏沙科夫說,俄中之間的戰略協作在全球事務中發揮着重要的“壓艙石”作用。烏沙科夫透露,普京將於今年夏末秋初訪問中國,並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同一天在新聞發佈會上稱,中國國家領導人對俄羅斯的訪問將成爲今年俄中關係的核心事件之一。兩國領導人的會談議程將涵蓋最廣泛的雙邊和國際問題。兩國領導人將向世界發出強烈信號,反對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戰成果的企圖。“我們堅信,俄羅斯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的會談成果將爲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全面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表示,相信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必將進一步深化中俄政治互信,豐富戰略協作內涵,促進各領域務實合作,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爲國際社會貢獻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俄專家:中俄關系是全球穩定的重要基石

伊朗《德黑蘭時報》表示,中國領導人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凸顯了北京與莫斯科之間不斷深化的戰略伙伴關係。此次訪問旨在進一步鞏固兩國關係,體現兩國在各個地緣政治領域日益加強的合作。

報道稱,今年2月,中國領導人在與俄羅斯總統通電話時高度評價兩國關係:“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中俄是搬不走的好鄰居,是患難與共、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真朋友。”此後,中國領導人在北京會見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祕書紹伊古時再次指出,中俄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更是百鍊成鋼的真心朋友。

伊朗邁赫爾通訊社稱,在中俄兩國領導人密切溝通的戰略引領下,中俄關系已發展成爲政治互信不斷加深、戰略協作更加緊密、務實合作持續深化、韌性十足的穩定夥伴關係。報道稱,2024年,雙邊貿易額增至2448億美元,中國連續15年成爲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2024年12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生物醫藥、科技創新、綠色能源等新興領域合作持續拓展。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學術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俄雙邊關係依然是全球穩定的重要基石,尤其在當今國際政治和經濟動盪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北京和莫斯科在安全和發展方面許多基本問題上有着共同或相近的立場,兩國對建立一個公平、民主的新世界秩序有着共同願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俄合作並非針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雙方也不會結成政治或軍事聯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的話表示,鑑於華盛頓的政策在世界範圍內造成動盪,中俄將發出信號,表明國際事務中仍然存在穩定性和確定性。它們將團結起來,呼籲更多支持,反對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CNN認爲,對中俄兩國來說,在美國退出部分聯合國機構並動搖與歐洲的長期盟友關係之際,紀念二戰勝利的活動——這場戰爭的勝利見證了聯合國主導的國際體系的形成——爲強調此類言論創造了理想的背景。

紅場周圍洋溢着慶祝“勝利日”的氛圍

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活動將於當地時間5月9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舉行。《環球時報》記者在莫斯科街頭看到,當地已進入“勝利日”狀態,街頭隨處可見衛國戰爭的“元素”,紅場周圍洋溢着慶祝“勝利日”的莊重氛圍。

在紅場旁邊的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大樓,蘇聯紅軍士兵把國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的“歷史性瞬間”以巨幅海報的形式被張貼在大樓外立面的正中央。在紅場邊的馬克思雕像前,也擺上了“勝利”的立體字。而在二戰名帥朱可夫元帥的雕塑前,飄揚的旌旗上也印有“勝利”字樣,引來許多民衆在此拍照留念。

應俄羅斯、白俄羅斯國防部邀請,5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將分別參加在莫斯科、明斯克舉行的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活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7日在回應相關問詢時表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偉大勝利,是全世界愛好和平、支持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中國人民和蘇聯各族人民爲此付出巨大民族犧牲,作出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中方參加俄方舉行的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體現了中方對歷史的尊重和銘記,也體現了中方捍衛二戰勝利成果的堅定決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與高加索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楊進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紀念二戰不僅是對歷史的正視,更在於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戰後國際秩序。此次多國參與相關紀念活動,彰顯全球南方國家對公平多邊秩序的共同訴求。

對於中俄關系,楊進認爲,中俄關系的穩定性不僅服務於兩國利益,更成爲地區及全球力量平衡的重要支柱。在單邊主義抬頭的當下,強化戰略溝通、推動包容性國際規則制定,是應對秩序重構的關鍵路徑。通過夯實多邊主義基礎、深化南南合作、鞏固戰略協作,國際社會有望在變局中凝聚共識,推動全球秩序向公平、包容的方向演進。

【環球時報赴俄羅斯特派記者 樊巍 劉欣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王雯雯 柳玉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