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陳子帥】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民營經濟促進法回應了民營企業的重點關切,充分體現了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堅定立場。
4月3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8日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民營經濟促進法創下了很多個“第一次”,如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這充分彰顯了黨中央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決心,進一步向社會表明了發展民營經濟是黨和國家一以貫之並將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
路透社日前報道稱,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和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中國民營企業正推動科技突破,如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的迅猛崛起尤爲矚目。
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叢林表示,在近年來民營企業表現亮眼的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我們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目前已經設立74只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18個試點城市落地了科技企業併購貸款,支持科技企業暢通資本循環。在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面向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開展了兩項保險補償試點,目前已經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萬億元。
“有了法律支持,民營企業的權益能夠得到更好保障,這有助於穩定全社會對未來投資的信心。”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餘翔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於當前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如市場準入壁壘、貸款融資難等,民營經濟促進法都給出了具體舉措。
例如,民營企業非常關心市場準入問題,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8日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說,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有關部門發佈了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清單進一步縮短;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集中整治半年後轉爲常態化推進;積極推動民營企業公平參與招標投標,今年1-4月,民營企業中標率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一億元以下的項目,民營企業中標項目數量佔比超過80%。
中國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與政策團隊主管梁婧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支持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我國長期堅持的重要方針政策,這次出臺的民營經濟促進法是我國第一部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其意義重大,回應了民營企業的重點關切,從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規範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等多個方面做出了針對性的規定,也充分體現了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堅定立場。
對於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意義,梁婧分析稱,一是有助於打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二是有助於推動民營經濟科技創新和轉型發展。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階段,民營經濟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市場主體。三是在支持和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注重引導其規範發展,比如在規範經營方面提出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等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肖建華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民營經濟促進法不僅通過法律表達堅決保護民營企業發展的政治立場,而且通過法律條文明確且具體地規範了民營企業經營權的行政、司法,以及金融和項目投資等領域的平等法律保障措施。特別是法律明確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乃至金融和社會管理部門對民營企業的服務職能,一共有29處之多。“該法不是停留於一般的規範宣示,而是對民營企業的運營所涉及的諸多管理和執法領域的服務行爲予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