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深度】應對美關稅重壓,印度有多少籌碼?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編者的話:印度商工部長高耶爾在美國爲期4天的訪問將於當地時間5月20日結束,兩國能否就關稅問題達成一致引發關注。印度是最早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國家之一,兩國政府4月還曾表示談判已取得重大進展,但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關於“印度提議對美商品幾乎不徵收關稅”的說法卻遭到印外長蘇傑生的駁斥。美國加徵關稅對印度經濟的影響有多大?面對華盛頓的關稅重壓,新德里有多少應對籌碼?美國對各國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對印度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這些問題都是印度確定對美關稅立場的重要影響因素。

“對美商品出口將減少57.6億美元”

“印度是否向美國提供零關稅?”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5月18日報道,美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總額約爲1290億美元,印對美貿易順差爲457億美元。特朗普長期以來一直抱怨印度的關稅過高,認爲這損害了美國企業的利益,並計劃對印度徵收26%的所謂“對等關稅”。雖然這一關稅被暫停至7月9日,但新德里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仍要被加徵10%的基準關稅,印度輸美鋼鐵和鋁產品也被加徵25%的關稅。

《印度斯坦時報》稱,美國是印度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佔印度出口貨物總量的18%,電子設備是印度最大的出口產品,其次是珠寶、醫藥產品等。很多分析師認爲,這些行業受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的衝擊最大。2023-2024財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電子產品約佔印度對美出口的14%,而印度珠寶約佔美國進口的30%。藥品佔印度對美出口的10%。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藥品已被美國免除所謂“對等關稅”。

“由於美國提高關稅,2025年印度對美國的商品出口將減少57.6億美元。”據《印度時報》報道,該國智庫全球貿易研究倡議組織的研究顯示,印度受美國關稅政策衝擊最大的行業包括海產品行業、鋼鐵行業、鑽石和黃金產品行業、汽車零部件行業、電子產品。印對美電子產品出口2024年達到144億美元,佔印度全球該類產品出貨量的35.8%。美國加徵關稅政策可能會使印度此類產品出口減少12%,即17.8億美元,對印度作爲美國第四大電子產品供應商的地位造成衝擊。2024年,美國從印度進口了價值20億美元的冷凍魚蝦,此前這些產品是免稅進入美國市場的。如果被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印度對美海鮮出口預計將下降20.2%,即4.04億美元。此外,如果被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印度對美國的黃金首飾和鑽石出口預計將下降15.3%,約合18.2億美元。同樣,因爲美國加徵關稅政策,2024年價值28億美元的印對美汽車零部件出口預計今年將下降12.1%,即3.394億美元。

不過,美國投資公司銘基亞洲投資組合經理米塔爾對美國CNBC網站說,印度的鋼鐵等行業不會受到美國加徵關稅政策的嚴重影響。他認爲,考慮到高昂的運輸成本,美國向印度出口鋼鐵是“賠錢的買賣”。

印度艾穆凱環球金融服務公司的分析顯示,若美對印加徵所謂“對等關稅”且不考慮跨國連鎖反應,印對美出口或減少300億到330億美元,這相當於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8%-0.9%。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印度財政部長4月曾表示,他預計美國關稅對印度GDP增長的直接影響將在0.2到0.5個百分點左右。

消費導向型經濟帶來談判優勢

特朗普對印度關稅的不滿由來已久。在第一任期時,這位美國總統曾將印度稱爲“關稅之王”。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印度的平均關稅稅率爲17%,而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爲3.3%。

自今年2月以來,印度採取了不少示好美國的措施。《印度斯坦時報》稱,該國承諾進口25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取消6%的數字廣告稅、將美國波本威士忌的關稅從150%降至100%等。據彭博社報道,5月早些時候,作爲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的一部分,印度還提議在互惠基礎上,在一定限額內對美國汽車零部件實行零關稅。

不過,印度的立場似乎發生變化。5月12日,新德里發送給世貿組織的通知顯示,印方已提議對部分美國製造的商品加徵進口關稅,以回應美國對自印度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的做法。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說,在政治上,莫迪政府若一味妥協讓步,可能被部分民衆視爲軟弱。從國際形勢看,受中美關稅談判影響,印度可能認爲態度堅決更利於維護自身經濟利益。面對美國的壓力,印度也與歐盟、英國、東盟展開了相應的區域合作,在經濟和外交上釋放出自主信號,有利於在接下來的區域經濟合作中拓展自己的空間。

“印度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有多少籌碼?”美國CNBC網站援引專家的話稱,與其他較爲依賴出口的亞洲新興經濟體不同,印度的消費導向型經濟使其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具有更大優勢。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23年,商品以及服務出口約佔印度經濟的1/5,而泰國和越南的出口分別佔各自GDP的65%和87%。雖然美國將對佔印度出口總額56.1%的出口商品徵收關稅,但到目前爲止,服務還沒有成爲美加徵關稅的目標。“我們必須認識到,印度對美國出口的絕大多數是IT服務。”摩根大通亞太區股票研究主管沙利文說。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林民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應對美國加徵關稅政策方面,印度保有一些獨特優勢,例如在藥品領域,美對印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孟買英迪拉·甘地發展研究所學者拉森古普塔對BBC說,印度對全球商品貿易的敞口較低,這在新形勢下可能對新德里有利。很多學者都認同這一觀點。還有不少媒體認爲,美國對多國發動“關稅戰”將使印度獲利,使印度加速成爲“世界工廠”。拉森古普塔稱,爲抓住新機遇,新德里必須保持靈活,逐步地、戰略性地擴大貿易開放。

“這可能並不容易。”據BBC報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帕納格里亞在其所著的《印度的貿易政策:20世紀90年代及以後》中講述了印度長期實施的關稅壁壘政策。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印度的紡織和鋼鐵等行業得到了高水平的保護,二戰期間的長期物資短缺導致了印度實施更爲嚴格的進口管制,並通過一套複雜的許可制度來執行。當韓國和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在20世紀60年代轉向出口導向型並開始以每年8%-10%的驚人速度增長時,印度選擇了加倍依賴進口替代。結果,進口占印度GDP的比例從1957-1958財年的10%下降到1969-1970財年的4%。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印度已經完全禁止進口消費品。這不僅減輕了其國內生產商提高產品質量的壓力,而且使它們無法獲得大量投資和先進技術,印度產品在全球市場上進一步失去了競爭力,出口停滯不前。由此導致的外匯短缺使印度進口管制更加嚴格,形成了抑制增長的惡性循環。從1951年到1981年,印度人均收入以每年1.5%的緩慢速度增長。

轉折點出現在1991年。BBC稱,面對國際收支危機,印度當時取消了許多進口管制,並讓盧比貶值。2001年,印度廢除消費品進口許可證制度,這一措施效果驚人:從2002年到2012年,印度的商品和服務出口飆升了5倍多,從750億美元上漲至逾4000億美元。不過,印度對貿易的抵制並沒有結束。帕納格里亞稱,印度的貿易自由化曾兩度逆轉,分別在1996-1997財年以及2018年,當時印度大量使用反傾銷措施阻止從其他國家進口商品。

據印度《德干先驅報》報道,美國加徵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印度出現新一輪的貿易保護主義。文章稱,當大衆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美“對等關稅”對印經濟的影響時,印度國內要求進一步加強保護主義的呼聲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人呼籲政府繼續實施與生產掛鉤的激勵補貼計劃。

“這些關稅會像一些專家預測的那樣,成爲(印度)製造業繁榮的催化劑嗎?”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美國計劃向泰國加徵37%的“對等關稅”,向越南加徵46%的關稅。相較於這些亞洲國家,印度面臨的美國“對等關稅”稅率不算高。業界和市場認爲,與上述國家相比,印度出口受到的負面影響較小。有分析人士認爲,印度在紡織服裝等領域將獲得機遇,因爲越南等國在這些行業的競爭力將被削弱。不過,有學者指出,印度把服裝行業視爲夕陽產業,未能進行有效投資。此外,相較於印度,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在服裝行業可能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三階段貿易協議”前景未知

據彭博社5月20日報道,印度希望分三階段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有匿名印度官員透露,該國希望在7月上旬與美國達成一項臨時協議,放寬部分美國輸印產品的市場準入。9月至11月之間是印度計劃與美國達成第二階段貿易協議的時間,該協議可能涵蓋兩國在4月達成一致的19個關鍵領域。印美第三階段貿易協議可能要到明年才能完成,並需要得到美國國會的批准。

美印談判仍在進行中。彭博社稱,尚不清楚美國是否同意印方的上述提議。錢峯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印人黨政府而言,在與美國商討具體的貿易協議時,需要在保護本土企業利益、維護“戰略自主”以及避免過多損害政治議程之間做出謹慎選擇。同時,由於美國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場,印度因手中可打的反制牌不多,也不願惹惱特朗普政府,傾向通過鞏固和擴大與美國的經貿合作關係,爲推進印度經濟議程服務。

“這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美聯社援引經濟學者的話這樣評價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估計,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將把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推高至17.8%,這是自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特朗普上任時這一數字約爲2.5%。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雖然各類貿易政策引發爭議,但美國平均關稅僅上升了1個百分點。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論壇網站發表文章稱,經濟學家普遍認爲,美國加徵關稅政策將加劇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或引發全球衰退以及國際貿易秩序的更大範圍解體。小型開放經濟體將受到相當大的影響,而亞洲大國和金磚國家可能會在做出調整後找到新機會,有可能建立新的貿易框架,並建立區域化的貿易體系和本地化的生產網絡,從而塑造全球商業的未來。

“在這種不斷變化的形勢下,許多國家可能會發現,區域和多邊合作是應對日益增長的全球不確定性的最務實戰略。”東亞論壇網站的文章這樣寫道。這其實也是各國正在採取的措施。印度與英國近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印度livemint新聞網認爲,爲應對美國加徵關稅政策,印度應該實現出口多樣化,與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簽訂新貿易協定。非洲國家也計劃採取類似措施。據“非洲商業內幕”新聞網5月19日報道,代表19個成員國約3.9億人口的東南非共同市場正準備聯合反擊美國的關稅措施,而加強區域內貿易以及與歐盟、印度等夥伴探索建立新的貿易聯盟,也是其減少對美國依賴的相關手段。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李梓碩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