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 記者郭媛丹】22日,在第七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海關檢驗檢疫合作對話會(以下簡稱合作對話會)舉行期間,海關總署發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對中東歐國家進出口貿易規模達3296.8億元,同比增長5.6%,對中東歐國家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雙邊貿易總值爲1422.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3%,高於中國進出口整體增速2.5個百分點,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與此同時,作爲全國唯一面向中東歐國家的國家級展會,第四屆中東歐博覽會於22日至25日在寧波舉行,吸引400家中東歐展商參展。本屆博覽會展區面積達2萬平方米,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展商參展,多達8000多種中東歐特色商品集中亮相,展區的面積、參展商數量和參展商品數量都創新高。
隸屬寧波海關的鄞州海關已經第9次承擔展會監管服務工作,今年在博覽會的監管模式上進行了探索優化,通過建立展品備案預審機制,展品通關效率大幅提升。同時,針對展會期間國外展商聚集,鄞州海關提前謀劃構建“展前—展中—展後”全流程涉外普法服務鏈條,持續優化涉外營商環境。
在元首外交戰略引領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發展持續向新向好,海關合作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優先領域和重點方向。中國—中東歐國家海關檢驗檢疫合作對話會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海關對話磋商的機制性活動,本屆合作對話會,圍繞“智慧海關、安全農食、持續貿易”三大主題開展對話交流。
“近年來,中國海關主動加快中東歐國家農食產品檢疫准入進程,截至目前,中東歐14國已有126種農食產品准入,累計註冊3430家境外農產品企業。越來越多的中東歐農食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爲中東歐企業帶來更多機遇,也爲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海關總署副署長趙增連在合作對話會上作主旨發言時表示。根據介紹,2024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雙邊貿易總值同比增長6.3%,其中進口311.7億美元,增長3.7%,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作爲全球貨物年吞吐量第一大港的寧波舟山港,是觀察中國進出口貿易的一扇窗口。《環球時報》記者從寧波舟山港瞭解到,寧波舟山港目前共有12條航線與中東歐五國(波蘭、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希臘)通航。2024年,寧波舟山港中東歐航線進出口箱量合計約80萬標準箱。2025年1-4月,寧波舟山港中東歐航線進出口箱量合計超30萬標準箱,同比增幅超25%。
寧波海關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寧波市與中東歐國家進出口貿易額197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進口36.3億元,同比下降16.8%,出口160.7億元,同比增長24.1%。
對於中東歐國家而言,中國無疑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克羅地亞農業、林業和漁業部國務祕書圖戈米爾·馬伊達克在合作對話會上發言時表示,“我們鼓勵本國的生產商和公司與中國同行建立全面聯繫,尤其在食品和農產品領域。我們希望兩國的合作變得更好。”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高志豪在合作對話會上表達了同樣的期望。他說,中歐兩國經濟深度融合,相互依存,與中國的合作不僅爲歐洲提供了市場,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互利共贏。他還特別提及,在當前全球動盪加劇的背景下,特別是近期美國加徵關稅等舉措的影響下,中外企業正面臨嚴峻挑戰。全球供應鏈遭到嚴重衝擊,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碎片化趨勢,也對企業的前景帶來了巨大壓力。“許多歐洲企業依然看好中國模式的長期潛力。正是這種信心讓我們堅信當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深歐中互動。我們需要找到解決關係中障礙的辦法,就未來的合作路徑達成共識,並持續爲雙方創造價值。”高志豪表示。
中國同樣希望和中東歐國家,擴大合作,互利共贏。趙增連在發言中表示,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經貿規則正在進行新一輪重塑。特別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升溫,個別國家關稅霸凌甚囂塵上,世界經貿秩序遭遇重大挑戰,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面臨着諸多不確定性。但是,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合作共贏是人心所向。
趙增連進一步表示,多邊貿易體制是國際貿易的基石,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各國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作爲國際貿易的重要樞紐,要攜手倡導自由、包容的貿易理念,反對將貿易工具政治化、泛安全化,維護以WTO爲核心、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中歐(歐盟)作爲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雙方互爲重要經貿夥伴。中歐經貿合作歷經長期發展,形成了互利共贏的深刻格局。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肩負着守國門、促發展的職責使命,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新挑戰,海關檢驗檢疫合作更需彰顯戰略價值。
外交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姜瑜也出席了開幕式,她在發言中表示,當前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許多嚴峻挑戰,作爲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始終致力於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將繼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同包括中東歐各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共贏合作,共享發展機遇,爲世界經濟帶來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姜瑜表示,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交50週年,當前形勢下共同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中歐應秉持建交初心,增進戰略互信,堅持夥伴定位,擴大開放合作,共同捍衛多邊主義,維護經濟全球化潮流和國際貿易環境,推動中歐關係向戰略穩定和相互成就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