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俞慧友醫學界既往認爲造成骨關節炎的主要病因爲機械磨損等局部因素。記者6日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醫院雷光華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謝岑教授團隊合作研究發現,全身代謝等系統因素也是導致骨關節炎的主因。相關研究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科學》。全球有超過5億的骨關節炎患...
“具身智能”+“健康”,能帶來什麼樣的應用場景?不妨試想:融合AI算法的動態血糖儀可預測未來幾小時的血糖曲線,結合用戶飲食習慣生成個性化膳食方案;智能牀墊通過壓力感知系統預判人體呼吸暫停風險,在鼾聲響起前輔助調整睡姿、聯動開啓新風系統;人形機器人陪伴獨居老人憶往昔、聊生活,進行健康檢測……也許...
清明時節乍暖還寒,陰陽交替,疾病也容易趁虛而入。要時刻記得,中醫理論提出的“順時調養”。美味養生的艾草青團、天然健康的減脂茶飲以及疏通氣血的耳穴壓豆,邀您共赴春季調養之旅。...
本報上海4月1日電(記者孟歆迪)3月31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跨境醫療方案發佈會暨首批項目簽約揭牌儀式舉行。現場發佈了《臨港新片區發展跨境醫療推進國際醫療服務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組建臨港新片區跨境醫療服務中心和藥械進出口服...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當身體發出“渴了”“餓了”的信號,大腦如何將這些需求轉化爲行動?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智能研究所、雷根斯堡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最新研究發現,在大腦情感中心的杏仁核,藏着一羣專門指揮飲食行爲的神經元“指揮官”。團隊在小鼠實驗中發...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一項關於細胞培養魚的研究有望讓全球3%至5%患有嚴重食物過敏的人羣重新享受海鮮美味。新加坡詹姆斯庫克大學聯合新加坡科研機構宣佈,他們研發的細胞培養日本鰻魚過敏原含量降低至傳統魚類的十分之一。相關論文發表於最新一期《過敏與臨牀免疫學雜誌》。該研究始於十年前針對魚類過敏...
科技日報北京4月1日電(記者張夢然)《自然·醫學》雜誌3月31日報道了一個預測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未來認知恢復與衰退的潛在新生物標誌物。這個蛋白指標或能提高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症狀發作和病情進展的預測能力。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癡呆症形式,其涉及的複雜病理過程最早會比臨牀症狀提前幾十年出現。...
人民網北京4月2日電(記者喬業瓊)藥品追溯碼是每盒藥品的“電子身份證”,具有唯一性。一盒藥品的追溯碼,只應有一次被掃碼銷售的記錄,若重複出現多次,就存在假藥、迴流藥或藥品被串換銷售的可能。國家醫保局近日在官網發佈提示稱,追溯碼時代,醫保購藥需要注意以下事項:一要有碼。建議醫保購藥者只買包...
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個“世界孤獨症日”。孤獨症譜系障礙是一種複雜的神經發育障礙,通常起病於發育早期,患兒的核心特徵包括社交溝通缺陷、興趣狹窄以及刻板重複行爲。深圳市兒童醫院心理治療師陳俏如在接受採訪時介紹,孤獨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現有研究表明,其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神經生物學異常及環境因...
據新華社日內瓦4月2日電世界衛生組織1日發佈首個關於真菌感染檢測和治療的報告,強調當前應對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藥物和診斷工具嚴重短缺,迫切需要創新研發來填補空白。世衛組織發佈的公報說,真菌感染正成爲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常見真菌感染對治療藥物的耐藥性正在增加,這些感染對有嚴重基礎疾病和免疫系...
日前,先聲藥業發佈2024年全年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營收66.35億元,同比增加0.4%。相較於2023年的4.5%營收增幅,先聲藥業2024年營收增速明顯放緩。2024年,先聲藥業公司權益股東應佔利潤7.33億元,同比微增2.57%。主要得益於創新藥收入佔比提升帶動毛利潤增長,該公司經調整淨...
要有碼一要有碼。強烈建議醫保購藥者只買包裝上有追溯碼的藥,不要買沒有追溯碼的藥,不要買追溯碼被撕掉或者損毀的藥。追溯碼是這一小盒藥品的唯一身份證,這小盒藥的追溯碼號碼與其他藥品包括同品牌同規格其他小盒的追溯碼都不一樣。請注意,確定這小盒藥身份的唯一證據是印在小藥盒上的追溯碼,而不是購藥發...
本報北京4月1日電(記者孔德晨)記者1日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獲悉,經國家認監委同意,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日前向亞太認可合作組織提交了ISO14064-1《組織層面上對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報告的規範及指南》和ISO14064-2《項目層面上對溫室氣體減排或清除增加的量化、監測和報告的規範...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各地中小學校積極豐富體育活動內容,發揮體育對強健身心的重要作用。“每天一節體育課”在多地推廣,讓青少年在運動中舒展身心;飛盤、跑酷等項目走進成都校園,爲青少年拓寬體育視野;北京校園體育熱持續升溫,豐富的班級體育比賽提升了孩子們的運動熱情……青少年在體育...
近日,來自廣東深圳的孤獨症男孩小岱吹奏樂器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關注。視頻中,20歲的小岱手拿陶笛、眼神專注,純淨的氣質和對音樂的熱愛,讓他收穫了衆多網友的喜愛。小岱全名李岱灃,3歲時被確診孤獨症。慢慢地,小岱的媽媽胡女士發現,每次拿起樂器,小岱便像換了個人似的,“變得自信、快樂起來”。讓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