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7月8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芝加哥大學團隊開發了一種更爲靈敏的液體活檢技術,該方法利用RNA而不是傳統的DNA來檢測癌症。這一創新方法在使用患者血液樣本進行測試時,識別出早期結直腸癌的準確率達到95%,顯著優於現有的非侵入性檢測手段。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當腫...
◎本報記者張佳星CAR-T(一種細胞治療藥物)、ADC(抗體偶聯藥物)……對於這些創新藥,患者翹首企盼。然而,一些創新藥獲批上市後仍難用上。創新藥研發成本高,有的定價高達百萬元,患者負擔不起,還有的創新藥獲批後在醫療機構難買到,創新藥“用藥難”問題成爲焦點。近日,多個支持創新藥研發應用的文件密...
近日,在浙江杭州市東新街道燈塔社區的健康服務中心,68歲的張阿姨坐在新時優品智能健康鏡前接受健康測評。短短3分鐘,設備便通過AI面診和舌苔分析生成健康報告:“陽虛+痰溼體質,可能存在心腦血管健康隱患,建議採取低鹽低糖低脂飲食,配合竹葉黃酮進行調理。”“以前體檢完只知道幾個數值,現在能得到...
本報訊(記者柴嶸)國家醫保局近日介紹,醫保電子處方中心已覆蓋31個省份,支持跨省電子處方的互聯、互通、互認。截至4月底,該中心接入7.06萬家定點醫療機構和27.14萬家定點零售藥店,院內外藥房壁壘進一步打通。醫保電子處方中心按照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技術標準進行建設,在定點醫藥機構、醫保信息平臺...
本報北京7月7日電(記者王美華)今年7月7日是小暑節氣,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中心副主任醫師王秋明介紹,“暑”即炎熱,小暑爲小熱。此時天氣雖熱,但尚未達到極致。緊隨其後便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此時節高溫、潮溼...
日前,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胡強強表示,有的“網紅醫生”把醫療科普當做牟利工具,濫用專業權威爲自己背書,假借科普名義違規導醫導診,線上問診,線下引流,直播帶貨甚至高價開藥,還有的通過誇大治療效果、虛構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誤導公衆、斂財牟利。經常網上衝浪的朋友,可能刷到過這樣的短視頻或直播:...
科技日報北京7月7日電(記者張佳欣)一項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證據,表明人類大腦中掌管記憶的區域——海馬體,在成年乃至老年階段仍可持續生成新的神經元。這項研究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主導,解答了一個長期爭議的核心問題,即成年人大腦是否仍具有可塑性。海馬體是大腦中負責學習...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人們常說“糖是大腦的燃料”,但科學家最新發現,大腦在必要時也會燃燒脂肪。據最新一期《自然·代謝》雜誌報道,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研究人員首次證實,大腦的神經元突觸在產生電活動時,也能利用脂滴(脂肪微粒)作爲能源。這一發現打破了長期以來認爲“大腦不消耗脂肪”的傳統觀念...
◎本報記者張佳欣2024年春的一天,美國斯坦福大學病理學家託馬斯·蒙廷開啓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實驗室會議”——與6位由人工智能(AI)驅動的“虛擬科學家”共商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策略。這些AI被賦予不同的專業角色,從神經科學家到藥物化學家,在幾分鐘內展開多輪討論,最終生成了一份長達一萬多字的...
◎本報記者俞慧友炎炎夏日,讓人難受的不只是高溫酷暑,還有不少與之相關的過敏性疾病。在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到來之際,科技日報記者走訪多位醫院專家,讓他們爲解決夏日的敏感煩惱支招。陽光曝曬謹防日光性皮炎夏天紫外線逐漸增強,不少人發現曬過太陽後,臉部會出現發紅、發癢的症狀。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皮膚科...
小暑至,盛夏始!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小暑一到,頭伏也來了!這也意味着一年中調養身體的黃金時間——“冬病夏治”正式拉開序幕!...
暑期來臨,孩子們如同脫繮的小馬駒,盡情享受着自由與歡樂。然而,這段看似美好的時光,卻也隱藏着諸多意外傷害的風險。據相關數據顯示,每年暑期都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溺水、交通事故、燙傷、觸電、摔傷碰傷等意外事件時有發生。爲此,應急總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劉麗利爲孩子和家長們送上暑期安全防護...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研究團隊發現IDO1酶在膽固醇代謝中扮演關鍵角色。實驗證實,通過抑制該酶活性,可有效維持機體健康膽固醇水平,爲治療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種重大疾病帶來新希望。相關研究發表於美國化學會旗下《朗繆爾》雜誌。研究揭示,當IDO1酶被阻斷時,能顯著抑制巨...
科技日報北京7月6日電(記者張佳欣)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中心開發出一款名爲“半人馬”(Centaur)的人工智能(AI)模型,能在幾乎所有心理學實驗中準確預測人類行爲,甚至超越了科學家數十年來打造的傳統認知模型,堪稱“數字讀心術”。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被認爲是AI與心理學融合...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對持續百年的慣用手與創造力關聯研究進行全面梳理,發現傳統認知中“左撇子更具創造力”的觀點缺乏科學依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心理經濟學通報與評論》雜誌。研究團隊系統分析了近千項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在標準發散思維測試中,左撇子並未顯現優勢;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