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踏青出遊的好時節
可深圳的甄女士怎麼也沒想到
一次普通的出遊
竟讓她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女子遛娃回來高燒不退
輾轉多家醫院不見好轉
前不久,甄女士看着天氣不錯便帶寶寶出遊,不料回家後,她開始發燒並伴有頭痛、噁心想吐的症狀,於是便自行服用了對乙酰氨基酚,不久就退燒了。
但沒多久她又開始出現類似症狀,甄女士輾轉附近醫院都不見好轉,最後被緊急送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一處不起眼的“小傷口”
成治療關鍵
醫生介紹,甄女士當時燒了十多天,還出現了肌肉痠痛、乏力、頭痛的情況。起初按照細菌感染來治療,發現用抗生素效果不佳。
據悉
甄女士當時沒說有皮疹
醫生在她身上
較隱蔽的地方發現了抓痕
一開始以爲是皮膚破損
結合檢查後發現是恙蟲病
原來,醫生在甄女士的右肩背部,發現了一個直徑約1釐米的黑色焦痂,周圍有紅暈。這個不起眼的“小傷口”,成了診斷的關鍵線索。
最終,甄女士被診斷爲
恙蟲病合併多器官功能損害
其實被恙蟲咬傷的病例
過去常有報道
2021年,60歲的浙江王女士,半個多月前莫名其妙出現高燒、胸悶氣急,全身痠痛乏力。醫生髮現她多發淋巴結腫大、肝損、繼發重症肺炎等下達病危通知書。患者轉至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醫生追根溯源發現,王女士陷入險境是在一次跳廣場舞時,被一種兇狠的小蟲咬後所致。
2024年,杭州郊縣的唐大姐(化名),上山幹農活的時候,不幸中招,莫名其妙連續多日40度高燒難退。好在醫院及時找到病因,最後化險爲夷。
什麼是恙蟲病?
恙蟲,又稱恙蟎、沙蝨,是蟎蟲的一種,生活在草地、灌木與藤本植物中。它和蜱蟲同爲草叢中的“殺手”,但恙蟲的個頭比蜱蟲小,全身還密佈絨毛。
圖源:嘉定疾控
恙蟲病是由恙蟲病東方體引起的一種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通過恙蟎幼蟲叮咬傳播,僅與恙蟲病患者密切接觸不會感染此病。每年5月-11月是恙蟲病高發時節,5月-8月是高峯期。
喜歡叮咬人體隱祕部位
恙蟲在叮咬人時
會注入一種酶來作掩護
這種酶能使人感覺麻痹
被叮咬時沒有痛感
恙蟲喜歡叮咬人體隱祕部位
被叮咬後起病急
發現“高熱+焦痂”莫大意
被恙蟲叮咬後,臨牀上以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火山口樣焦痂爲主要表現。
恙蟲病之所以兇險
是因爲它可能
導致持續高熱和多臟器損傷
被恙蟲叮咬後,大部分患者表現爲輕症,但約有30%的患者可能發展爲重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高達24%,病情嚴重時可合併心、肝、腎、肺等多器官功能損害,必要時需轉入ICU進一步治療。因此務必重視恙蟲病。
如何預防別來有“恙”?
戶外活動要注意
着裝嚴密:確保衣物領口、袖口和褲腿緊閉,避免恙蟎幼蟲侵入;避免在戶外穿涼鞋,以防腳部被叮咬。
避免直接接觸:外出時,不要直接坐在草地或草叢上,減少與恙蟎幼蟲的接觸機會。
使用防蟲劑:在暴露的皮膚上噴灑或塗抹防蟲劑,降低被叮咬的風險。
戶外歸來要注意
及時清潔:外出回家後應儘快洗澡並更換衣物,清除可能附着的恙蟎幼蟲。
重點擦洗:應特別注意清洗腋窩、膕窩、會陰部等皮膚褶皺處,這些部位易藏匿恙蟎幼蟲。
注意體溫:如有發熱症狀,應立即檢查身上是否有潰瘍性焦痂,這是恙蟲病的典型表現。
五一假期臨近
出遊高峯即將到來
各類蚊蟲頻繁出沒
一旦在戶外疑似被蚊蟲叮咬後
出現持續發熱、焦痂
頭痛、肢體無力等症狀
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來源:潮新聞、新聞坊、國家應急廣播、第一現場、嘉定疾控、健康杭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