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例異種腎移植患者術後已超60天

5月7日記者獲悉,西京醫院亞洲首例基因編輯豬-終末期腎病患者異種腎移植已超過60天。令人振奮的是,移植患者生命體徵持續平穩,移植腎臟功能正常,各項核心指標均保持在理想區間,標誌着我國異種移植技術在臨牀長期穩定性驗證中邁出關鍵一步。

此次手術,在竇科峯院士和腎移植團隊精心守護下,患者成功突破臨牀異種腎移植2個月生存期“魔咒”。這一里程碑標誌着該項研究已超過世界首例異種腎移植患者術後50天、第二例47天的紀錄,更以“中國方案”向世界最長紀錄發起衝擊。

記者從醫院方面瞭解到,監測顯示,患者術後60天內,移植腎臟血流灌注良好,電解質、尿素氮等指標均處於正常範圍。“母親年齡較大,伴有高血壓病、糖尿病足、腦梗後遺症、陳舊性骨折、冠脈支架植入術後等多種複雜基礎疾病。目前術後已經兩個月了,母親精神很好,恢復得也不錯,這種情況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對我們來說就是‘奇蹟’,也希望這項技術未來可以造福更多患者。”患者家屬劉順(化名)感慨道。

據悉,此次異種移植,醫療團隊在沒有使用CD40-CD40L信號阻斷劑的情況下,創新構建精準免疫抑制—凝血功能調控—感染防控體系三大診療管理舉措,通過抗排斥藥物組合,有效控制了術後早期出現的排斥和感染,根據患者綜合免疫狀態,避免排斥反應,又將感染風險降至最低;結合血栓彈力圖實時監測凝血狀態,精準調控抗凝藥物,保障微血管通暢;篩查多重病原微生物與24小時監測網絡,確保移植器官及患者安全。“通過構建精準評估、實時監測、多學科聯動等保障體系,針對免疫排斥、病原感染、凝血障礙等難點問題,做好分析研判、及時干預、動態調控,爲移植患者提供科學合理、安全有效診療方案。”醫院泌尿外科秦衛軍主任說。

“異種器官移植技術走向臨牀需要不斷研究探索,每一項數據、每一個指標都具有重要意義,此項創新研究進一步證實異種移植應用於臨牀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爲未來異種器官移植領域提供重要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竇科峯院士表示,隨着基因編輯技術迭代與臨牀數據積累,異種器官移植正從“醫學創新前沿”走向“現實解決方案”。未來,隨着技術成熟和倫理完善,這項創新技術將爲更多終末期腎病患者帶來生命轉機。

供稿: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江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