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追求更高的營養價值,部分消費者熱衷網購鮮牛奶、羊奶,多個電商平臺均有售現擠鮮奶的產品;甚至在一些地方,早市、居民小區和市場上都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羊奶現擠現賣。現擠鮮奶可以賣、可以喝嗎?
5月中旬,江蘇連雲港的唐女士在某平臺網購了一款新鮮現擠的羊初乳。
唐女士表示:“因爲他們家賣羊奶,寫的是巴氏殺菌羊奶,我以前也經常在他們家,看到有一款叫羊初乳,寫的是巴氏殺菌,所以沒有多想就買回來喫了。”
喝完第一瓶後,唐女士從商家處得知,他們售出的羊初乳並未經過殺菌,買家需將奶煮開後再飲用。
唐女士說:“當時我沒想到會這麼嚴重,他的奶竟然有問題,後面我查了一下,他給我的羊初乳也沒有生產日期,就裝在一個塑料瓶裏。後來我知道沒有經過殺菌時嚇了一跳,網上一查,未殺菌的東西本身是不能賣的。”
5月30日,唐女士開始出現反覆發燒、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當時我特別害怕,堅持住院檢查,住院4天就檢查出來了,感染上了布病。當時疾控中心就聯繫我了,問我有沒有接觸牛羊,有沒有去外地,我說沒有。醫生跟我講,在我身體裏檢查出來的病菌叫馬耳他布魯氏菌,該菌就存在羊身上。”唐女士說。
據瞭解,布魯氏菌病(又稱“布病”)的潛伏期通常爲1周至4周,少數情況下可能延長至數月,具體時長與感染途徑、菌株毒力及個體免疫力有關。該病潛伏期內可能無症狀。農業農村部將布病列爲二類動物疫病,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其列爲乙類傳染病,與艾滋、瘧疾等傳染病並列,傳播能力較強。感染的羊、牛、豬是布病的主要傳染源。
根據購買記錄,唐女士在網購平臺一商家處,今年4月7日和5月11日,購買過兩次羊初乳,實付款均爲59元。唐女士介紹,後續如何處理,她仍在和商家進行交涉。目前她已從江蘇飛到內蒙古進行專業治療。
唐女士說:“商家把羊初乳鏈接給關閉了。羊奶還在繼續賣,因爲羊奶寫的是巴氏殺菌,我相信應該經過巴氏殺菌了,但是羊初乳沒有殺菌,就直接賣了。”
記者注意到,在網購平臺上,售賣給唐女士羊初乳的商家仍在正常售賣。從買家曬圖評價來看,很多買家收到的羊奶外包裝無任何標籤,包裝方式爲散裝。商家位於山東膠州。記者以消費者名義諮詢商家,對方稱當地畜牧局每季度都會進行檢測。
另據瞭解,近期當地農業農村局已對商家羊場,按照發現疫病方式確定抽樣數量進行採樣檢測。商家羊場存欄127只,按照規定至少抽檢28只。膠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分別於2025年4月30日、5月9日在該羊場採集羊血清標本36份,“經布魯氏菌檢測結果均爲陰性,未發現感染布病的羊只”。
記者在多個網購平臺搜索發現,有商家宣稱現擠生牛奶,內蒙古發貨,壞了全都賠;也有商家頁面宣傳圖片顯示,售賣的鮮羊奶無任何包裝。布病治療專家、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主任醫師德勝表示,喝、擠鮮牛奶或者鮮羊奶不一定會感染布病,唐女士感染主要是她喝的羊奶可能產自得病的羊。
德勝表示:“她得病是因爲這隻羊身上有問題,羊奶裏很可能有布病菌,最終引發她得布魯氏菌病了。擠出來的奶,燒開也好,巴氏消毒也好,如果是個健康的羊,奶裏不存在這種病菌,所以說喝是安全的。”
德勝表示,從臨牀病例情況來看,居家種菜、養花施肥過程中也可能會感染布病菌。
德勝說:“有一部分人就是因爲喝羊奶得上布病,一部分人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按說不可能得上布病,因爲家裏邊喜歡養花,買肥可能含羊糞等,在施肥過程中得了布病。布病菌在自然環境中,不干預不消毒,陽光不暴曬,可能最多存活18個月。所以還是要講衛生。”
網購擠鮮奶的行爲
健康風險較高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營養與健康系副主任侯殿志表示,網購擠鮮奶的行爲健康風險較高,原因在於現擠鮮奶即生奶未經任何專業殺菌處理,在電商平臺銷售和運輸過程中,容易因冷鏈中斷、包裝破損或源頭污染而滋生致病菌;另外,源頭動物健康狀況也無法追溯。
侯殿志講述:“食用這種網購的現擠鮮奶會存在引發布魯氏菌病(症狀包括髮燒、關節痛、疲勞)、食物中毒(如腹瀉、嘔吐),或更嚴重的併發症(如關節炎或生殖系統問題)的風險,尤其對兒童、孕婦、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人羣,風險更大。”
侯殿志還表示,從營養學角度來說,現擠的牛奶和市面上售賣的牛奶營養價值是一樣的。
侯殿志說:“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優先購買標有‘巴氏殺菌’或‘UHT滅菌’的預包裝奶製品,並檢查生產日期、保質期及生產許可信息。在個人防護上,如果接觸過生奶,立即洗手並監測症狀;如有發燒、腹瀉等不適,及時就醫(可進行血液檢測)。儘量避免食用未經標準化處理的奶產品。”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記者管昕)、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