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外掛”如何讓意念變爲現實?

你或許早就聽說過“腦機接口”這個詞,但你可能很難想象,“腦機接口”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到底有多近?

在廣州第一個腦機接口臨牀研究病房,在藥物和手術難以治癒的疾病領域,患者正在通過訓練“意念”,控制綁定在身上的器械,重新“站”了起來,“走”出病區。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大腦和外部機器之間架起了一座“通信”的橋樑,隨時捕捉稍縱即逝的意念。

從實驗室到病牀:

腦機接口技術重塑康復醫學邊界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任吳文告訴總檯記者,作爲國內首批應用該技術的醫療機構,珠江醫院開展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康復訓練已經有兩年多時間,相較於傳統康復治療手段,臨牀療效顯著提升。

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郭燕舞介紹,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需依託多學科協同創新(工科、計算機科學等),通過信息採集、分析解碼與指令整合,構建閉環神經調控系統。該技術通過解碼用戶意圖,編碼外部指令,並傳遞至功能執行區,形成神經功能重塑的完整迴路。該系統可繞過並替代中樞神經受損的區域,從而實現神經系統功能缺損的修復。

這個看似科幻的場景,不僅正在顛覆人們對“疾病治療”邊界的傳統認知,更讓不少人驚訝:明明幾年前還只能在實驗室實現、在電視裏看到的腦科學技術,怎麼就這麼快就在臨牀實現了應用?

事實上,廣東“十四五”規劃綱要就明確提出:未來五年,要重點推進腦科學與類腦研究。

不過,要讓一項前沿基礎研究真正變成服務大灣區人的“超級外掛”。關鍵還得是規劃裏的這一句“構建順暢高效的創新成果轉化體系”。像腦機接口這樣看來有些“賽博朋克”的未來技術,也能因爲它的創新性和實用性,被優先採購使用,加速其從實驗室進入市場實戰裏迭代升級。

“賽博朋克”照進現實:

腦機接口開啓生命新可能

今天,在粵港澳大灣區,腦機接口不只在病房裏讓病人們重獲新生,也在賽場上讓運動員們重新煥發活力。

操控輪椅、個性化導盲AI眼鏡等硬核“神器”的使用,讓今年年底即將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辦的殘特奧會科技感打滿。用最尖端的智能技術,幫助這些特殊運動員突破生理限制,實現更多展現自我的可能。爲特殊運動員搭建最溫暖的競技舞臺,這不僅是體育賽事的技術升級,同時也是對“平等、參與、共享”理念的一種深刻詮釋。

在腦機接口聯通“大腦”和“機器”的背後,大灣區企業的工程能力、高校的研發實力和醫療機構的臨牀經驗也在爲腦機接口成爲先進技術搭橋鋪路。

當腦機接口真正融入生活,它帶來的不僅是“意念控物”的科幻體驗,更是對“人類本質”的重新定義——讓技術迴歸人的真實需求,讓每個生命都能綻放獨特光彩,這纔是科技服務於生活的真正意義。

總檯記者/林麗麗 戴威 馮雪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