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大蜀山,本是市民登山納涼、揮灑汗水的好去處。然而,近日不少登山者卻感到“頭皮發麻”——在濃密的樹蔭下、蜿蜒的山道旁,赫然出現大量四五公分長的蟲子!這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讓原本愜意的健身路平添了幾分心驚。
7月20日一早,大皖新聞記者就帶着大家的疑問,實地探訪了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
圖爲合肥大蜀山出現的黃黑相間的蟲子
走近細看,這些蟲子着實有些“唬人”:醒目的黑黃條紋布滿圓柱狀的身體,身下密密麻麻排列着數百對細足。它們在潮溼的泥土和腐敗的落葉間緩慢蠕動、穿梭。這般景象,讓路過的遊客當場緊皺眉頭,直呼“太噁心了”!
“這到底是什麼蟲?”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遊客,答案卻不一:有人篤定地說是“馬陸”(千足蟲),有人搖頭表示“從來沒見過”,更有登山常客驚訝地說:“爬了這麼多年大蜀山,頭一回見這麼多這種蟲子!”
這到底是什麼蟲子?7月20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將在大蜀山森林公園拍到的蟲子照片交由合肥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理事虞磊鑑定,確定這些讓遊客“頭皮發麻”的小傢伙爲倍足綱山蛩目山蛩科的“燕山蛩”。
虞磊告訴記者,這種名叫“燕山蛩”的生物與遊客口中所說的“馬陸”同屬於脣顎亞綱。但兩者屬於不同的目,相比於“馬陸”,“燕山蛩”的腿要更多。虞磊還指出,“燕山蛩”並非是近年間纔出現的,實際上其一直存在於大蜀山中,且數量非常多。但遊客即使看見了“燕山蛩”也不用害怕,因爲其對人無害。
隨後,大皖新聞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燕山蛩”多棲於陰溼地區,以落葉等腐殖質爲食,食草根及腐植質,觸之則蜷縮不動,廣泛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而對於“燕山蛩”能在大蜀山氾濫的原因,虞磊解釋是因爲大蜀山食物充足,山間豐富的落葉層爲“燕山蛩”提供了棲息和躲避的場所,缺乏天敵而造成的。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實習生 馮新竹 陳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