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一曬就致癌?一文講清夏天車裏的水到底能不能喝

每到炎炎夏日,“夏天車裏放礦泉水,當心中毒” 的傳言就會火熱起來,稱夏天車內溫度高,礦泉水瓶置於高溫環境或放在陽光下暴曬會釋放出有毒物質。也有人說,礦泉水瓶在遇熱後會有致癌物釋放並溶於水中。那麼,塑料瓶暴曬後究竟會不會產生劇毒致癌物?車裏放的水還能不能喝?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先說結論

未開封瓶裝水

短期暴曬(數天)無劇毒致癌物,可飲用,但避免長期存放;

2已開封水/飲料

暴曬超過12小時細菌嚴重超標,禁止飲用; 

重複使用塑料瓶

超過10個月或接觸高溫油脂時,建議更換。

塑料瓶暴曬是否會釋放劇毒致癌物?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瓶裝水使用的塑料瓶是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製成(瓶底三角形標識“1”)。PET材質在塑料品分類中屬於一號塑料,它的熔點超過250℃,塑形能力強,在加工過程中通常不需要添加塑化劑。正常情況下,PET材質在溫度小於120℃時是十分穩定的。

有實驗表明,夏季車內暴曬溫度通常爲50°C—70°C,未達到PET分解溫度,不會釋放塑化劑(如DEHP)或雙酚A等致癌物。

未開封瓶裝水在暴曬後口感可能變差(“塑料味”),但塑化劑、微生物指標符合安全標準,無致癌風險。

但是!若塑料瓶長期重複使用(超過10個月),或接觸油脂、酸性液體,可能增加微量有害物析出風險。

車內飲用水能否飲用?

關鍵看是否開封

情況1:未開封瓶裝水

實驗顯示,暴曬10天內未檢出塑化劑和有害微生物,可飲用。

注意事項:避免長期存放(超過1個月),因高溫可能加速塑料老化;檢查瓶身是否變形,若嚴重變形建議丟棄。

情況2:已開封或喝過的水

開封后接觸口腔細菌,高溫下細菌繁殖速度激增,有實驗表明,開封后24小時菌落總數可達初始值10倍,72小時後細菌/真菌檢測呈陽性。

含糖/蛋白質飲料(如紅豆薏米水)變質更快,隔夜後可能引發腹瀉或感染。

建議:開封后若在車內暴曬超過12小時,不建議飲用。

綜合來看,如果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PET塑料瓶裝水,短時間在車內暴曬後,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飲用的,無需過度擔心會產生劇毒致癌物。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關注保質期

高溫環境下礦泉水瓶會變軟,氧氣易通過瓶身進入瓶內,發生氧化反應,從而造成保質期提早結束。原本可保存兩年的水,在車內高溫環境下可能只保存兩個月就過期了。特別是飲用過的水,保質期更是會大大縮短。

觀察瓶身和水質

若發現瓶身出現明顯變形、破損,或者水中有異味、渾濁等感官變化,建議不要飲用。

儘量避免極端情況

儘管短時間暴曬問題不大,但還是應儘量遵循礦泉水瓶身標註的 “避免高溫和陽光直射” 等存放要求,減少將瓶裝水長時間置於高溫暴曬環境中。

來源丨中華網、新湖南、上觀新聞、崇信融媒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