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有文化”很重要(點到)

奧運冠軍馬龍(左四)、盲人登山家張洪(右四)在活動中和小朋友互動交流。

活動方供圖

不久前,一場以“運動之美 文化之韻”爲主題的運動項目文化展演展示系列活動在浙江溫州舉行。舞臺上,有奧運冠軍帶來的拼搏故事;展覽中,有體育項目厚重多元的歷史與榮耀;賽場上,有龍舟、足球等激情四溢的技藝展示……活動中的所見所感,讓人體會到:體育的精彩不僅在於激烈的競技,更在於其背後蘊藏的精神與文化。簡而言之,體育,“有文化”很重要。

什麼是運動項目文化?在射擊項目上,它是跨越40年奧運歷程鑄就的“首金榮光”;在籃球項目上,它是由“中國籃球名人堂”記錄下的一段段動人故事;在登山項目上,它是一架承載着夢想的“中國梯”;它可以是一座獎盃和一面獎牌,也可能是一件破舊的球衣或是斷刃的冰鞋……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一種精神。運動項目文化,就是每項運動裏沉澱下來的歷史、技藝、信念、規範與集體記憶,是體育世界裏的“根”和“魂”。

我們談論運動項目的文化,並不是簡單地在回顧賽場上的高光時刻。不論是圍棋中的“落子無悔”,還是武術中的“止戈爲武”;不論是龍舟競渡中的“齊心協力”,還是“三大球”賽場上的“團隊信任”,體育項目的魅力,不止於身體的對抗與一時的勝負,更體現在規則、公平、協作、尊重中蘊含的文化意義。

過去,我們往往更看重賽場上的金牌與成績,而對體育文化的建設重視不夠。但如今,體育的發展已經不只是“誰贏了”,更關乎“爲什麼贏”“怎樣贏”。當乒乓球、羽毛球這些發源於西方的項目,成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當發源於中國的太極、圍棋、龍舟不斷“走出去”,成爲中國文化的“金名片”,我們更有必要去思考,這些項目的文化底色是什麼?它們如何走進時代、走向世界?

體育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實實在在的觸動與共鳴。現在,體育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爲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廣場上的太極拳、鄉村裏的籃球賽、公園的夜跑人羣……人們在流汗的同時,也在體會堅持的意義、規則的約束、尊重的力量、團結的價值,感受“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生活信念。

講好中國體育故事,傳承中華體育精神,讓更多人因爲體育文化而熱愛運動、因爲運動而理解體育文化,這正是體育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

體育,有文化,才能走得遠、走得穩,更能走進人心,更好走向未來。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5月08日 第 09 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