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金橋” 繪就“青綠”
隋文靜/韓聰:因熱愛歸來

隋文靜(左)/韓聰在自由滑比賽中。
新華社記者 黃 偉攝
在《只此青綠》的唯美音樂中,隋文靜和韓聰滑上冰面,用冰刀繪出一幅優美畫卷。
近日,在2025年中國杯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上,這對北京冬奧會冠軍組合宣告迴歸,用一套凝聚着東方美學的節目,詮釋了冰上重生的意義;用一次次堅定的跳躍捻轉,傳遞着對花樣滑冰的熱愛。
心態更從容
此次中國杯是隋文靜和韓聰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奪冠後的首場比賽。短節目比賽中,兩人以72.45分排名第三。隨後的自由滑,兩人選擇了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配樂,雖然動作完成尚不完美,但“蔥桶”組合憑藉極具感染力的表演,以202.92的總分獲得銅牌。
“很開心能夠回到花滑賽場上,大家沒想到吧?我想到了。”比賽後,隋文靜打趣道。重回賽場,她和韓聰看上去都很輕鬆。
輕鬆,大概源於他們對冰場的熟悉與熱愛,也源於彼此默契合作多年帶來的信任。隋文靜說,自己很享受在場上滑行的每一分鐘。“在這個週期,我們在心態上更有優勢,更從容,也更享受賽場的感覺。”
韓聰也透露,自由滑節目兩個人一共只合了3次,短節目合樂的時間也不到一個月,但是在訓練中幾乎沒出現過什麼問題。在新的週期,要一步步調整計劃,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前行。
從容的表面之下,是復出路上的艱難與爭分奪秒的努力。自由滑後半段,兩人的體力明顯出現了下降,動作難度也尚未恢復到巔峯時期的水平。韓聰坦言:“最後託舉的時候耐力到了極限,重心偏移了,雖然努力往回調整,但變換動作沒有完成。”
付出有收穫
今年6月,隋文靜和韓聰宣佈重返賽場。此時,距離兩人2022年北京冬奧會奪冠已過去了3年多。
2023年8月,韓聰宣佈因傷退出米蘭週期所有賽事。多年的傷病不僅無法支撐他做出高難度的技術動作,也時常影響到正常生活。告別賽場後,韓聰來到清華大學任教,還通過了國際滑聯裁判員和技術組資格考試,成爲國際滑聯技術委員會官員。米蘭冬奧會期間,他還將競選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
隋文靜則在這段時間到北京舞蹈學院進修、攻讀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在編舞領域積累了很多經驗,對雙人滑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北京冬奧會後,中國雙人滑出現斷檔,一度未能獲得米蘭冬奧會參賽資格。“蔥桶”組合的重新合體,爲中國雙人滑注入了強心劑。
責任與熱愛,是兩人重新站上賽場的理由。“作爲國家培養起來的運動員,我覺得自己身上還有餘力,也有責任帶着項目再往前跑一陣。”隋文靜說。
韓聰坦言,要在短時間內重新找到比賽節奏,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事情。但內心的熱愛和心跳,讓自己決定回到賽場上,不斷挑戰自己。
復出不僅是組合的歸位,更是身體與技術的磨合。恢復訓練以來,韓聰的體重下降了20斤。由於長時間缺乏系統訓練,很多技術環節需要重新找回感覺。這對一名33歲的老將來說絕非易事。
隋文靜也表示,時間是兩個人最大的挑戰。米蘭冬奧會越來越近,每一天都面臨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次比賽的成績,讓兩個人看到了付出的收穫。
鼓勵年輕人
從2007年4月初次搭檔,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以一曲《憂愁河上的金橋》圓夢,再到今天選擇重新出發,“蔥桶”組合一直彼此扶持、共同成長。18年的時間裏,兩人都曾因爲傷病離開過賽場——2016年,隋文靜接受了腳部韌帶手術,韓聰也在2020年經歷了大手術,兩個人的人生圖譜,是“迎難而上”最好的註腳。每一次重傷歸來、每一次重新磨合、每一次跳躍完成,都是對信念與堅持的最好詮釋。
如今,隋文靜和韓聰距離自己的第三次冬奧之旅越來越近了。此前,中國隊已獲得雙人滑冬奧資格。按照選拔規則,中國杯和全錦賽兩站比賽分數相加將作爲中國花滑隊冬奧資格的依據,目前隋文靜和韓聰領先張嘉軒/黃一航組合。
當然,擺在兩人面前的難題還有不少。比如技術細節的恢復、跳躍的穩定性、捻轉動作的質量,都還未達到他們的巔峯水準。“訓練的時間還是有些短,現在還只能保證節目中兩個三週跳的穩定性,阿克塞爾兩週跳還需要時間去練習,增強穩定性。”韓聰說。
韓聰表示,這次復出不僅是爲了站上米蘭冬奧會的賽場,也希望能鼓勵年輕人,振奮中國花樣滑冰。“希望小運動員有動力去攀登,能持久地閃閃發亮。我們也希望自己在那一刻,是那顆最明亮的星,能夠去照耀着大家。”他說。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10月29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