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完善食用農產品協同監管

【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楠】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完善食用農產品協同監管方面,要求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

4月9日,在國務院食安辦會同公安部等部門共同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方曉華表示,農業農村部已發出通知,將試行產地準出分類監管制度。對部分抽檢合格率偏低的品種,根據生產方式、質量控制能力劃分質量安全風險等級,對採用安全綠色優質種植養殖方式、能夠保障質量安全的,適當降低巡查檢查頻次,抽檢合格後上市;對生產方式存在較高質量安全風險的,加強過程管控,採收出塘前嚴格把關,每一批都要速測,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協同聯動,在入市環節實行差異化准入。

方曉華介紹,承諾達標合格證是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的一項新制度,是壓實生產者主體責任的有效手段。這兩年,農業農村與市場監管部門大力推動這項制度實施,目前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基本能做到常態化開具,農戶開具的比例也在加大,不少地方還積極探索電子承諾達標合格證,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也在逐步建立健全查驗制度。

“我們將進一步用好這項制度,指導生產經營主體規範開具、收取、保存,通過提供便捷式打印、上門速測等服務,鼓勵引導小農戶開具,提高承諾達標合格證開具使用的覆蓋面;同時,與市場監管部門一道推動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嚴格查驗把關,有證的快速入市,無證的進行檢測,合格才能進入市場銷售。”方曉華表示。

同時,“下狠手”整治抽檢合格率偏低品種。針對這些品種的種植養殖特點、藥物殘留風險隱患等制訂“一品一策”攻堅治理方案,突出嚴打嚴管、重典治亂,從嚴查辦違法使用禁用藥物行爲,嚴格管控常規藥物殘留超標,情形嚴重的移送司法部門,推動落實行政拘留、行刑銜接等措施,確保整治工作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