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也要懂AI!”上海交大聯合阿里公益完成第16期鄉村教師培訓

7月9日,一場別樣的結業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

經過10天的培訓,來自全國16個省市的150名鄉村教師順利結業。本次“鄉村教師培訓”是由上海交通大學聯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以“數字賦能,同心共築鄉村教育新圖景”爲主題,聚焦AI時代下的教育變革,旨在爲鄉村教師提供前沿知識和實用技能,助力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祕書長汪雨申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與社會力量的合作,不斷拓展項目內涵,爲鄉村教師提供更多支持,爲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力。

“人才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鄉村人才的成長同樣離不開鄉村教師的培養和教導,我們希望發揮阿里巴巴數字化能力爲鄉村教師培訓注入科技力量,讓鄉村孩子看見更廣闊的世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表示。

這場爲教師精心準備的公益培訓,已經延續了19年,舉辦了16期。2007年,交大學生社團“思源愛心服務社”開啓了反哺鄉村教育的公益探索,爲鄉村教師提供公益培訓:教授們義務授課,學生志願者提供暖心服務,學校和企業提供愛心捐助。多方合力之下,這一公益項目持續壯大,累計培訓鄉村教師1646人,覆蓋全國20個省區市,惠及學生超10萬人。

本期培訓規模首次從100人擴大至150人,讓更多一線鄉村教師受益,其中有60名老師來自阿里巴巴鄉村特派員項目重點幫扶縣域。

改變鄉村,重在教育;教育之重,有賴教師。從2019年起,阿里巴巴推出了鄉村特派員模式,累計派出34名資深員工駐紮全國29個縣域。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科技振興和民生保障四大方向中,人才一直是關鍵。爲此,阿里巴巴公益部成立了鄉村振興人才可持續發展中心,在職業教育、新農人培育和企業家的數字化能力提升等方面設計了諸多方式,幫助他們更好適應數字時代的需求。

與往年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在課程的核心亮點在於擁抱AI,關注AI時代教育趨勢、瞭解AIGC人工智能應用。培訓兼顧理論與實踐,既有《AI時代下的教育變革與趨勢應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等專題講座,也有AI課程體驗、生物實驗探究、快樂體育教學法示範等實操環節,引入釘釘在線教研平臺,爲老師打造“雲端學習空間”,幫助教師實現常態化教研互動。此外,還安排了校園安全實訓、心理健康賦能等課程,全方位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來自湖南永順縣朗溪鄉中心完全小學的語文老師於洋認爲,AI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幫助教師提升專業能力,更新教學理念,爲學生們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未來會把AI理念傳遞給更多鄉村教師和學生家長,一起擁抱AI時代。

另外,阿里巴巴“橙點同學”平臺資源,新增“鄉村職業啓蒙教育”課程,引入阿里巴巴在電商運營、數字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優勢資源,拓展鄉村學生的成長路徑。

本期學員來自72所小學、40所初中、30所高中以及進修、職校,平均教齡達11.57年,是鄉村教育的中堅力量。在滬杭培訓期間,不僅系統學習了現代教育理念,還走進阿里巴巴總部、“大零號灣”科創集聚區、南湖革命紀念館等地,感受科技與歷史的交匯,拓寬視野、激發思考。150位鄉村教師如同150顆星火,將在返校後把所學所感帶回課堂,點燃更多孩子的求知熱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