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爲電影《流浪地球2》海報,圖②爲電視劇《三體》海報,圖③爲電影《獨行月球》海報。從《三體》小說風靡全球,到《流浪地球》《獨行月球》等影視製作日臻精良,中國科幻文藝蓬勃發展、生機湧動,海外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爲備受矚目的文藝現象。本期三篇文章從不同角度聚焦中國科幻文藝,揭示科幻領域對中國...
本報訊(記者丁曉晨)當地時間2月26日,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舉行閉幕式,法國紀錄片《堅毅之旅》“爆冷”獲得最高榮譽“金熊獎”,最佳主角獎意外授予年僅9歲的西班牙小女孩索菲亞·奧特羅。兩部中國電影《白塔之光》和《藝術學院》遺憾與獎項擦肩而過。在本屆柏林電影節上,包括入圍主競賽的電影《白塔...
本報訊(記者高爽)聚焦曾遭遇滯銷困境農產品的鄉村振興題材紀錄片《上新吧,福味》,27日在東南衛視和騰訊視頻開播。節目選取8種被遺忘的食材,在廚師的創意烹飪下,爲觀衆呈現農產品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過程。《上新吧,福味》是以福建獲“國家地理標識”農產品長汀河田雞、清流腐竹、永春白番鴨、寧德大黃魚、...
本報訊(記者劉桂芳)年代生活劇《我們的日子》(上圖劇照)昨晚在央視一套收官。該劇用近二十年的跨度、兩代人的生活變遷和成長經歷,描繪了時代變遷下三個家庭之間的故事。劇中柴米油鹽的生活氣息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氛圍感,觸動人心,引發回憶。《我們的日子》以“80後”的視角講述父輩的故事。劇...
本報訊(記者劉桂芳)紀錄片《樣式雷》昨晚起在CCTV-9每晚20:00檔播出。“樣式雷”是清代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家族的譽稱。從康熙年間至清朝末年的200多年間,這個家族的八代人主持修建了大量皇家建築,如圓明園、頤和園……書寫了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輝煌一頁。樣式雷世家是迄今爲止,中國古代...
8支圓號,4支小號、4架豎琴、36把小提琴……往常80多人的樂隊被超百人的超大演出陣容所取代。2月26日晚,上海愛樂樂團2022-2023音樂季繼申城之後,時隔半年,在京滬兩地迎來了“雙城開幕”,藝術總監張藝執棒樂團以龐大的樂隊編制,爲京城樂迷奉上了洛林·馬澤爾改編的“無詞版”《尼伯龍根的指環...
《困在心緒裏的兒子》上週五上映,雖有休·傑克曼主演,影片的首週末不到70萬元的低迷票房着實令人扼腕。2021年夏天,同是佛羅賴恩·澤勒自編自導的《困在時間裏的父親》在內地上映,最終票房超過3000萬元,是全國藝聯發行文藝片的最好成績。“父”與“子”之間,爲何落差這樣大?法國作家佛羅賴恩·澤勒...
鋼琴氣勢十足地奏出強音,舞臺正後方,水墨繪就的山川圖卷迅速鋪展。“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雄渾的男聲合唱率先響起,瞬間唱出了杜甫名篇《登高》的沉鬱之氣。2月24日晚,一場特別的中國古詩詞音樂會在中央歌劇院劇場上演。指揮家張曉元執棒中央歌劇院合唱團,攜手鋼琴家許櫻寶、朗誦藝術家康莊...
近年來網絡詐騙案件屢有發生,讓不少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騙局,遭受了財產和精神上的傷害。爲普及反詐知識,北京演藝集團旗下北京曲藝團新創了一部大型反詐題材相聲劇《“有家”客棧》,以借古喻今的故事、寓教於樂的形式,讓觀衆在開懷一笑的同時提高了反詐意識,充分體現了曲藝作爲文藝輕騎兵接地氣的優勢。相...
俄語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將託爾斯泰文學鉅著濃縮成爲兩個小時的舞臺劇本,自2016年在莫斯科輕歌劇院首演引起轟動,至今熱度不減。呈現在中國舞臺上的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舞美燈光服裝道具音樂舞蹈都是復刻原版,非常華麗精美,如同一場融匯傳統與當代的“俄式美學巡禮”。開場時工業風濃...
戲曲演現代戲很難,被譽爲“百戲之祖”的崑曲演現代戲更難,尤其是演革命歷史題材的現代戲更是難上加難。如何用古老劇種突破“紅色經典”的傳統敘事與表演範式?如何用典雅優美、詩情寫意的藝術形式表現慷慨激昂、壯烈犧牲?江蘇省崑劇院創排的原創崑劇《瞿秋白》,近日來京參加文旅部主辦的“新時代舞臺藝術優...
“不愧是經典!從劇本到表演,都值得細細品味。”2月17日至26日,北京人藝經典劇目《雷雨》在首都劇場圓滿完成又一輪演出,憑藉始終如一的品質贏得了觀衆的肯定。重排導演顧威坦言:“《雷雨》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它是幾代人積累起來的。同時它也是隨着時代發展的,加入了我們逐漸變化的理解。”每一句臺詞都...
《趙氏孤兒》連演3場場場爆滿,《紅樓夢》持續9天演出10場一票難求,《五星出東方》春晚歸來再登臺掀起熱潮……最近,北京演出市場颳起一股舞蹈風暴。原本不是演出旺季的2月份,幾乎每週都有大製作舞劇上演。早年間提起舞蹈,大多數人只會想到傳統晚會的“歌伴舞”,但在近幾年間,舞劇越來越突破自我,《...
虛擬現實技術讓遊客“觸摸”到山西平遙古城歷史、高科技光影技術讓千年名樓黃鶴樓“活”起來,“數字技術+燈綵藝術”讓上海豫園燈會成爲充滿奇花異草的美學奇境……數字技術在旅遊業中不斷應用,新穎的數字旅遊體驗項目接連出現,文化和自然遺產以更加多元、立體、鮮活的形式呈現在遊客面前。專家認爲,促進數...
地名集聚了人類的智慧,承載着一方歷史的更迭與自然人文的沿革。中華大地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在萬千地名背後,蘊含着源遠流長的歷史記憶與文明密碼。近日,大型國家地名文化節目《中國地名大會》第三季播出。節目用鮮活的故事呈現地名背後的歷史變遷、人文底蘊和時代風貌,反響熱烈。地名的最初得名可能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