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華泰證券近日發佈研究報告,從東南亞國家缺電現狀以及轉型計劃所對應的新增裝機需求出發,探討了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火電的投資機會。報告分析認爲,儘管東南亞新增火電需求較大,但從盈利能力和地緣政治、匯率波動風險等角度分析,直接投資火電的性價比並不高。相比之下,報告更看好南方電網電力外送東南亞的增量機會。
報告顯示,新增煤電是快速解決缺電的通用途徑,而燃機則是能源轉型的過渡選擇。用電量同比增速快、出現缺電問題的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在未來幾年內將迎來大幅的煤電裝機彈性。同時,東南亞國家在能源低碳化轉型過程中,也將燃機作爲過渡電源,計劃新增大量燃機裝機。此外,越南和菲律賓是目前東南亞海風發展的主要規劃國家,海風新增裝機潛力較大。
然而,報告也提出了投資東南亞火電項目面臨的挑戰。首先,大部分東南亞國家的火電電價對燃料成本的傳導存在滯後性和阻礙。其次,儘管東南亞國家火電上市公司的ROE穩定性略高於我國火電上市公司,但絕對水平上並無顯著優勢。隨着減碳要求逐步增強,機組改造或“碳付費”可能導致項目盈利能力下滑。此外,海外項目還面臨地緣政治和匯率波動風險。
相比之下,華泰團隊更看好南方電網電力外送東南亞的機遇。目前我國已與接壤的老撾、緬甸和越南建立了多條跨國輸電電路,東盟電力互聯是東南亞國家未來重要發展方向。報告認爲,東盟互聯的加深有望促進我國南網區域向東南亞非接壤國家外送電力。老撾是東盟最主要的電力出口國,我國南網和老撾國家電力公司合資建立老撾國家輸電網公司,有望增強我國外送話語權。
此外,華泰團隊還表示,南網電力外送東南亞不僅對外具有成本優勢,還能對內改善供需,支撐本地上網電價。目前雲南和廣西水電送廣東較多,但隨着去年以來煤價下降,廣東年度市場化交易電價已經和華能水電外送廣東點對網和網對網落地電價形成倒掛。南網區域外送東南亞或給予雲南、廣西水電更多選擇權,同時電力外送規模增加或改善南網區域電力供需,從而對南網區域本身上網電價水平形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