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博會爲全球經貿合作注入更多確定性

本報赴海口特派記者 馬夢陽 尹野平 張依依

編者的話:以“共享開放機遇,共創美好生活”爲主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於4月13日在海口拉開帷幕,共有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餘家消費企業參展。經過前四屆的實踐,這一展會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爲全球企業共享中國市場、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平臺。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外展商均表示,在全球貿易變局下,中國超大規模市場以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讓他們更有信心。

多國首次組團參展

“小而美”的英倫特色下午茶具、與彼得兔聯名的珠寶配飾、歷史悠久的專業戶外探險裝備……散發着英式美學氣息的傳統工藝品和時尚展品,在4月13日下午開館的英國館內一經亮相,就吸引了不少觀衆駐足觀賞。

今年,英國擔任第五屆消博會主賓國。英國駐華貿易使節倪樂思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英國第五大貿易伙伴,中英間貿易和投資的增長爲雙方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推動了創新,提高了生產力,同時爲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性和確定性。這樣的交流對雙方來說都非常重要。“工藝、設計和質量是英國產品的最大賣點。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所以中英企業間有很大的合作機會,特別是在消費領域。”

面對近期美國對全球多地徵收“對等關稅”的情況,倪樂思進一步表示,“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關稅會損害英國各地的就業和生計,我們將繼續冷靜地爲英國的利益進行談判。”

《環球時報》記者從消博會組委會了解到,除英國外,法國、瑞士、愛爾蘭、捷克、加拿大、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地區今年繼續組織企業參展。中國市場魅力不斷升級,也吸引了斯洛伐克、新加坡、巴西等國家首次組團參展,具有國別特色的產品紛紛亮相。記者在首次參展的斯洛伐克展臺看到,獨具特色的葡萄酒、乾果、健康功能食品等產品一一陳列,吸引不少觀衆駐足和品嚐。

斯洛伐克副總理丹尼薩·薩科娃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對企業來說,中國市場有很大潛力。此次消博會,斯洛伐克共有10家企業參展,涉及化妝品、食品飲料以及技術創新類產品等領域,“我們希望能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

澳大利亞天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消博會的“老朋友”,該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李梓萌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2018年參加中國消費類展會時受到很多采購商關注,這堅定了我們邁入並開拓中國市場的決心,因此2021年之後的每屆消博會我們都參加了,希望把來自大洋洲的甜蜜和健康帶給更多中國消費者。”

此外,《環球時報》記者也關注到,本屆消博會參與企業數量再創新高,不過美國參展品牌數量爲40個,較去年57個有所減少,涵蓋了汽車、香化、服飾箱包、食品保健品、消費金融服務等多個消費領域,參展面積超1800平方米。

幫東南亞企業實現價值躍升

泰國正大集團以“全勤生”的身份第五次參展。“通過消博會這一窗口,我們深化了與中國市場的鏈接。”該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與東南亞市場之間始終湧動着雙向奔赴的活力與溫度,這片土地不僅是全球消費升級的標杆市場,更是一個以開放胸襟擁抱多元價值的文明共同體。

今年,新加坡企業首次以展團形式參加消博會,希望通過消博會進一步挖掘與中國市場的合作機會。新加坡福善德公司帶來了金山紅這一古樹茶產品。“中國茶葉市場蘊藏巨大潛力,與本土茶企合作是我們拓展市場的關鍵策略。”福善德公司總經理劉覺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合作模式既保留了傳統制茶工藝的精髓,又融入了當代消費市場偏好的產品設計。“與中企合作,我們互相學習到很多。中國市場仍有廣闊空間值得探索。”

“中國市場對東南亞企業而言是一片充滿戰略機遇的沃土。”泰國天絲集團首席執行官許馨雄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市場龐大且充滿活力。中國既有繁榮的一線城市,也有增長迅速的縣域市場。近年來,中國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有效刺激了消費市場的復甦與增長。這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築了堅實的市場基礎,也爲東南亞企業在華深化投資佈局注入強勁動力和信心。政策紅利與區域合作爲東南亞企業提供了強大助力。他認爲,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了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和經濟夥伴關係,特別是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高質量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紅利釋放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產業鏈協同日益深化,爲東南亞企業進入並深耕中國市場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RCEP正式生效3年多來,中國與東盟貿易自由化水平、貨物貿易規模穩步提升。數據顯示,中國—東盟零關稅覆蓋率保持在65%以上,2024年雙邊貨物進出口總額達6.9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8%,連續第五年互爲最大貿易伙伴,形成深度依存與協同發展的格局。

上述正大集團相關負責人同樣認爲,在全球化重構的浪潮中,中國與東南亞不再是簡單的供應鏈上下游關係,而是互爲鏡像的產業生態共同體。“從熱帶農業的智慧傳承到綠色製造的創新實踐,東南亞企業能爲中國市場帶來一些可持續發展的新思維。而中國完善的數字基建與消費洞察,幫助東南亞企業完成從‘區域特產’到‘全球品牌’的價值躍升。”

全球“黑科技”同臺競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消博會這一國際消費平臺展現出其對提振消費的重要意義。

新品首發首秀是本屆消博會的亮點之一。在新品集中發佈專區,來自各國的25個發佈主體、40個品牌集中發佈,展示超百個產品系列和最新單品,涵蓋美妝護膚、潮流電子、營養保健等熱點消費領域。

此外,本屆消博會更加聚焦前沿科技領域,首設新消費科技展區,集中展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全屋智能家居、eVTOL飛行器等新產品新技術,國內外最新人形機器人也“同臺競技”。特斯拉展示搭載最新技術的人形機器人,宇樹科技攜國內首款量產人形機器人G1及智能機器狗亮相,上海鈦虎科技推出“瑤光”人形機器人。

當下,美國濫施關稅擾亂全球貿易秩序,中國外貿企業如何應對挑戰化解風險也受到多方關注。本屆消博會針對性地舉辦“外貿優品中華行”主題展,精選創新、優質、綠色外貿產品進行展示,組織外貿企業產品推介和供需對接活動,助力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國消費企業正吸引更多國際目光,通過不斷深化國際產業鏈合作,爲全球相關產業發展帶來積極影響。據瑞幸咖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謹一介紹,去年,瑞幸與巴西簽訂未來5年24萬噸咖啡豆的採購協議,這是瑞幸咖啡迄今爲止金額最大的咖啡豆採購計劃。

“咖啡產業是一個鏈接全球的產業。”郭謹一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從咖啡豆產區來看,海南和雲南都是國內咖啡豆的主要產區,但世界上大的產區主要分佈在金磚國家、“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其中包括巴西、印尼、埃塞俄比亞等,瑞幸積極與上述國家咖啡產業進行合作,同時整合東南亞等地的優質椰子資源,構建起全球化的原料採購網絡;另一方面,瑞幸也在設備端引進了歐洲咖啡機。

“因此不管是咖啡豆,還是椰子、咖啡機,我們採取全產業鏈的國際合作模式,這體現了中國市場強大的購買力,也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品牌價值的國際提升。”郭謹一表示,“儘管瑞幸的國際化剛起步,但我們相信會一步一個腳印地把國際化的路走得越來越紮實。”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全球貿易受到美方關稅不確定性影響的背景下,消博會的如期舉辦爲全球經貿合作注入更多確定性與動力,也再次展現出中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持續分享發展機遇的信心與決心。在當前全球市場出現波動的情況下,中國作爲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爲全球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