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米價格自去年秋季前後開始持續攀升,10斤一袋的大米從2000日元快速攀升到4000多日元(約200元人民幣)。這給當地民衆生活帶來沉重負擔。日本農業專家指出,米價高企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大米供應不足,而且按照目前情況,米價居高不下的局面短期內可能難以緩解。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教授 安藤光義:基本上可以明確的是大米確實不夠,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去年的大米產量比原本預想的要少,而且其實從前一年開始,就已經有大米短缺的說法了。總之可以說這次的核心問題之一還是大米不夠。
爲增加市場大米供應、抑制米價持續上漲,日本政府自今年3月起,向市場投放儲備米,但效果有限。日本農林水產省2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投放的儲備米中,真正流入零售市場的僅約7%。
日本民衆:儲備米?哪個是儲備米?真的投放到市場了嗎?我感覺好像並沒有流通,其實我一開始也不太清楚什麼是儲備米,而且好像儲備米的價格也並不特別便宜。總之現在大米整體的價格已經漲上去了。
東京大學大學院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教授 安藤光義:儘管日本政府已經投放了相當數量的儲備米,但問題是這些米真正到我們手中還需要時間。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最初階段投放的量其實並不算多,因此即使上架銷售,也很快就會賣完,無法實現持續大量的供應。即使有了儲備米,其他大米的價格是否會因此下降,其實並不一定。去年8月底到9月,很多大米都是在相對高價的狀態下采購的。在那樣的採購價格基礎上,還要加上流通成本和利潤,因爲進貨價本身就高,所以現在市場上的售價自然不可能降下來。我認爲大米價格在一段時間內,還是會維持在高位。9月之後新米會陸續上市,如果今年的大米產量依然不好,或者只是剛好滿足需求,今年恐怕也會維持高價。現在肥料價格在上漲,農業機械的費用也漲得非常厲害,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其實已經很難把價格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