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 實戰顯真功 新生代修復力量接續傳承

央視網消息: 7月5日,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在四川瀘州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大賽是迄今爲止文物行業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職業技能賽事,共設6個比賽項目,比賽時長設定爲15或16個小時。其中,在金屬文物修復師、陶瓷文物修復師和紙張書畫文物修復師的比賽中,選手在賽前並不知道修復對象是什麼、又存在什麼樣的病害,每位參賽者都面臨獨一無二的挑戰。

在本次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的賽場上,參賽選手的年齡上至59歲,下至19歲。老中青三代技能人才同場競技、切磋交流、學習互鑑。最年輕的參賽者是大二學生張玥,年僅十九歲的她憑藉優異的成績和精湛的木作文物修復技藝首次闖入全國性大賽的賽場。

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學生 張玥: 上大學之後我就選擇了古建築這個專業,咱們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傳統文化也需要有人傳播。我要精進自己的技能,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手藝,更好讓大家瞭解這個行業。

來自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的呂蕊參加的是陶瓷修復項目的比賽,她的“考題”是一件南宋時期的青白釉刻花嬰戲紋深腹碗。

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文物修復師 呂蕊: 它的難點主要在於一共破碎成了九瓣,還有三處缺損,刻劃花自然流暢,在後期的修復中也要模仿這種刀法。

中國國家博物館終身研究館員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 鐵付德: 無論什麼樣的文物修復,我想應該用八個字可以來總結。比如說尋證,要尋求文化遺產有價值的證據;明理,要明白自然界有害因素損壞文物的機理;施策,也就是我們要上手段做“治療”。觀效,要觀察你這樣做(修復)之後的效果。

我國是文物資源大國,泱泱中華文明5000餘年,衆多文物瑰寶需要我們能夠更好的守護和傳承,要成爲一名出色的文物修復師,不僅要有精湛的修復技藝,更要能耐得住寂寞。

國家文物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專家庫專家 張立方: (修復師)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有技能就行了,要有從一事終一生的這個概念,這樣的話就是說我們是在進步,就是傳承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