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落馬成“流量密碼”?“張局”作品全部下架

據媒體7月11日報道,河北衡水棗強縣民政局原副局長張某因犯罪落馬,卻用前公務員身份在社交平臺上發佈多條視頻,有網友質疑他用前公務員身份博眼球薅流量。

10日,其賬號變成一串數字,作品已下架。

極目新聞曾私信聯繫張某,其未回應網友上述質疑。據此前看過他直播的網友稱,沒人願意聽他講話,只問刷什麼禮物可以戲耍他一下,“一個跑車就讓他刷馬桶了。”

11日下午,有知情人士表示,上述賬號並非張某主動改名刪除視頻,而是平臺關注到網上輿情後做了下架封禁處理。

棗強縣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將向上級彙報此事。

這個名爲“張先生(原公務員)”的賬號,從今年6月初至今,已發佈11條短視頻。“曾經是張局,現在做抖音。”這句話成爲每條短視頻的標配。

視頻內容基本上都是在街頭跳躍的鏡頭,有網友稱其“無厘頭”“博眼球”。每條視頻評論區的頂部,都有網友稱他6年前因僞造國家證件、印章罪被判刑的事。

公開信息顯示,張某曾因犯僞造國家機關證件、印章罪,於2019年12月27日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

正觀新聞在評論中表示,他做短視頻賬號本質上並不違法,但問題是,他還能不能用原公務員的身份繼續行事?

答案是不能。公務員隊伍代表着政府形象,有着嚴格的職業道德與社會公德要求。即便離職,也依然會受到關注。如此隨意炒作,與大衆對公職人員的正面認知不符,長此以往,可能損害公務員隊伍在民衆心中的形象。 公權力不是“過期不作廢”的牟利頭銜,監管應延伸到職務行爲之外。

犯罪本身是對公共利益的傷害,需要嚴肅看待。從事短視頻行業,更應當充分考慮公衆觀感,選擇合適的姿態重回社會。

中國青年報(整理:張小松)來源:極目新聞(記者 張皓)、裁判文書網、正觀新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