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老鄉出頭卻害死無辜人,最後3人落網,寧波這起18年前命案告破

“我們餘姚來的,找你什麼事知道嗎?”

“對,我知道,這一天會有的。”

當冰涼的手銬鎖住手腕,被押上警車的那一刻,汪某輕聲說出了這句在心底藏了18年的話。

18年前,他爲了幫老鄉出頭,與他人發生衝突,導致一名無辜人員傷重不治。

記者從浙江餘姚市公安局獲悉,近日,隨着主要犯罪嫌疑人汪某及同案犯蔣某、李某相繼落網,一起橫跨18年的故意傷害致死案,終於畫上了圓滿句號。

2007年8月4日上午,工人沈某因工作問題與羅某發生爭執,雖經旁人勸開,但怨氣未消。

當晚,沈某糾集了趙某、汪某、蔣某、李某等十餘名老鄉,氣勢洶洶地衝到羅某出租房外。

當年案發現場 餘姚公安供圖

當時羅某正在與老鄉李某彬(化名)一起喫晚飯,與趕來的沈某等人爆發激烈衝突。

混亂之中,原本與此事毫無關聯的李某彬被捲入漩渦,成爲這場暴力最無辜的犧牲品,最終傷重不治去世。

當年案發現場 餘姚公安供圖

案發後,餘姚警方迅速行動,先後將沈某、趙某等多名涉案人員抓獲。

然而,主要犯罪嫌疑人汪某以及蔣某、李某三人,卻如同人間蒸發,因當時身份信息不詳、偵查條件有限,始終未能歸案。

18年來,儘管偵查民警換了一批又一批,但這起導致無辜者喪生的案件,始終是餘姚公安刑偵人難以放下的心結。餘姚公安持續開展命案積案攻堅行動,對歷史案卷與物證進行系統性梳理複覈,積極尋找新突破口。

今年7月,專案組再次對該案發起攻堅,構建起“科技引領、傳統落地”的雙輪驅動偵查模式。

民警從浩如煙海的原始信息中,對筆錄裏僅有的“汪某”模糊線索進行海量數據比對。

一條關鍵信息浮現出來——2007年,一名與汪某姓名同音的男子曾在朗霞街道短暫居住,其特徵與當年案犯描述高度吻合。

與此同時,另一路民警遠赴新疆、青海等地,對已服刑的原案犯重新進行深入訊問,交叉覈實。

經過覈實,這名在朗霞街道短暫居住的男子就是在逃的汪某。

鎖定目標後,專案組民警即刻飛赴貴州省。然而,偵查工作再次遭遇瓶頸:汪某雖在貴陽生活,卻行蹤飄忽不定。

通過當地走訪調查,民警確定了其大致的活動範圍。

“汪某工作的地方在山區,距離縣城要開3個多小時的山路,這也給我們的抓捕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專案組民警胡楨浩說。

9月2日,專案組民警胡楨浩、王孟彬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經過周密蹲守,待目標出現後迅速出擊,將汪某一舉抓獲。

餘姚公安供圖

面對遠道而來的民警,汪某沒有反抗,反而坦然地說出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話。

但是對於案件量刑,汪某仍心存僥倖,言語間避重就輕,試圖逃避罪責。然而,專案組民警早已做足準備,當民警將18年來整理的厚厚案卷一一擺在他面前時,他眼神開始躲閃。

“李某彬本有自己的生活,卻因爲你們當年的衝動失去了生命。他的家人等了整整十八年,你難道不想給他們一個交代,一句道歉嗎?”民警的問話壓垮了他的心理防線。

在長久的沉默之後,他終對當年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根據汪某的交代,專案組迅速鎖定了另兩名在逃嫌疑人蔣某和李某的蹤跡,併成功實施抓捕。至此,這起懸了十八年的故意傷害致死案,所有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

指認現場 餘姚公安供圖

目前,汪某、蔣某、李某已被依法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