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邢曉婧 塗蕾】第29屆世界燃氣大會(WGC2025)於5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世界燃氣大會是國際燃氣聯盟(IGU)旗下三大旗艦會議之一,每3年舉辦一屆,被譽爲全球燃氣行業的“奧林匹克大會”,這也是世界燃氣大會創辦近百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行。
國際燃氣聯盟主席李雅蘭2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本次大會是中國燃氣企業集中展示多年來發展成就的窗口,在中國和全球能源行業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樑。鼓勵中國廣大能源企業“走出去”,投身國際市場,爲全球能源行業發展注入動力。同時也吸引全球能源產業鏈的朋友們“走進來”,參與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浪潮中。
李雅蘭表示,世界燃氣大會的成功舉辦對於舉辦國燃氣行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是奠定國際行業地位、彰顯本國行業發展成就、擴大國際影響力、促進能源行業國際交流的重要舞臺。
平衡“能源三角”之間關係
國際燃氣聯盟成立於1931年,是全球最大的燃氣行業國際組織,涵蓋燃氣的上、中、下游全產業鏈,代表全球90%以上的天然氣市場,由來自全球80個國家的150多個成員組成。IGU章程規定,每3年從正式成員中選舉IGU主席,當選後任主席3年,任主席的前3年和後3年作爲副主席參與IGU領導工作。基於此,李雅蘭自2018年6月起連續10年(由於疫情,副主席任期延長一年),均作爲中國代表參與IGU的相關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李雅蘭不僅是IGU歷史上的首位中國籍主席,也是該組織歷史上的首位女性主席。
李雅蘭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國際燃氣聯盟對於在世界範圍內倡導燃氣發展發揮着重要作用,作爲聯盟中成員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長期重視並支持國際燃氣聯盟工作。2022年5月正式出任國際燃氣聯盟主席時,李雅蘭在天然氣供應短缺、能源價格高企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中開啓工作。與此同時,有着90餘年歷史的IGU也面臨着新形勢和新問題。當全球正在掀起能源革命時,中國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李雅蘭表示,作爲國際組織負責人,她上任之後主要關注兩大方面。第一,更加明晰了對天然氣的作用和定位。在討論能源發展時,各國和區域傾向於強調“可持續性”“安全性”和“可負擔性”的其中一點,但實際上,作爲國際燃氣聯盟,需要思考如何平衡好“能源三角”之間的關係,找到平衡點,絕不能說只強調一頭,其他都不顧。
“要讓更多不同區域的聲音和訴求都能夠被聽到”
李雅蘭稱,天然氣是全球第三大能源,年消費量超過4萬億立方米,在能源結構中佔比24%,是實現能源低碳轉型的關鍵能源,也是清潔的化石能源。由天然氣替代煤炭,是治理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同時,天然氣具有靈活調節屬性,作爲可再生能源的最佳夥伴,二者可以共同發展。她表示,“有了具體、明確的定位,有效增加了行業信心。”
“另一方面,中國非常關注區域燃氣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李雅蘭說:“我們認爲,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不同,所處的發展階段也不同,應該尊重不同國家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選擇。我們既提出了針對拉美國家的發展戰略,也增設區域協調官,將原本被歸爲一個區域的非洲和中東區分開來。”她表示,“爲了減少區域的不平衡,我們要讓更多不同區域的聲音和訴求都能夠被聽到。”
在採訪中,李雅蘭還稱,全球能源轉型必須以安全爲前提。當前全球正面臨能源貧困、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等問題,能源低碳轉型迫在眉睫。全球燃氣行業要堅定信心,爲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安全、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首次落戶中國,艱辛程度不亞於“申奧”
世界燃氣大會被譽爲全球燃氣行業的“奧林匹克大會”,第29屆大會能夠首次落戶中國,其艱辛程度不亞於“申奧”。從2014年在德國柏林首次參與競選,到2017年在日本東京競選成功,再到2025年在北京成功舉辦大會,逐一拆解過去十餘年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需要很強的“信念感”。在談及這種“信念感”的來源時,李雅蘭說:“我還記得,過去常聽上一代老燃氣人說起,‘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中國舉辦一屆世界燃氣大會’,雖然中間經歷許多波折,但在國家和全行業的支持下,憑藉強烈信念,我們終於實現了這個夢想,圓了中國燃氣人的一個夢!”
據悉,中國是國際燃氣聯盟中成員單位數量最多的國家。李雅蘭表示,在未來持續參與國際燃氣聯盟活動的過程中,中國可以繼續通過立體化的參與模式,強化中國燃氣行業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存在感,也爲企業“走出去”搭建高端資源對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