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潘小多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關稅陰霾下,日本企業對未來經營情況愈發擔憂。據英國《金融時報》21日報道,基於日企給出的全年業績指引,包括豐田、索尼和瑞穗金融集團在內的日本企業,可能面臨高達4萬億日元(276億美元)的損失。由於許多公司以“極端不確定性”爲由拒絕提供預估數據,還有一些公司尚未公佈數據,因此損失總額可能還會增加。
與此同時,日本財務省21日公佈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日本對美出口同比下降1.8%,其中汽車出口下降4.8%,爲4個月來的首次負增長。鋼鐵、半導體制造設備、礦山機械等也同樣呈現下滑態勢。
綜合日媒報道,日本多家汽車與製造業巨頭高管在財報說明會或記者會上表達了對今後經營環境的深切擔憂。豐田、日產、本田、馬自達等主要車企在2025財年均預估淨利潤將大幅下滑,其中本田預計將同比減少70%,豐田減少34%,日產則預計將創下史上最大虧損額,高達7500億日元。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與美國的第三輪部長級談判將於美國時間5月23日後舉行,各行業密切關注談判是否能爲日企爭取喘息空間。
“日本製造商將面臨艱難時期。”穆迪分析公司日本及前沿市場經濟主管安格里克告訴美國CNBC網站。他認爲,日本製造企業目前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美國貿易政策的反覆無常可能會對該國經濟造成連鎖反應。安格里克還表示,即使日本與美國達成協議,也不可能完全恢復到此前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