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傳言發酵,日本旅遊業遭受衝擊?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邢曉婧】近日,關於“日本7月或發生大地震”的“夢境預言”在多國互聯網廣泛傳播,有不少報道稱“各地遊客赴日信心受挫”“日本旅遊業訂單量大幅下降”。《環球時報》記者在採訪多名在日華人後獲悉,相關傳言可能影響部分遊客出行,但總體來說當地生活秩序正常。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日本漫畫家龍樹諒曾將自己記錄的夢境整理成冊,並於1999年出版漫畫書《我所看見的未來》。由於該書封面印有“大災害在2011年3月”字樣,部分讀者認爲其“預言”了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引發輿論關注。

2021年,龍樹諒在新作中再次提及“2025年7月將發生真正的大災難”,稱“日本與菲律賓之間的海底可能出現火山噴發,引發巨型海嘯波及太平洋沿岸國家”,相關內容隨後在社交媒體擴散。

日本放送協會(NHK)的一項調查發現,大量網絡創作者以此話題製作視頻,通過誇張標題吸引流量,相關討論自2023年起逐漸升溫,今年視頻數量激增,目前平臺相關視頻已超1000條。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毫無根據的傳言”不僅在日本流傳,還擴散至中國、泰國、越南、印度等多個國家。

日本朝日電視臺報道稱,儘管日本正處旅遊旺季,香港“大灣區航空”卻宣佈自5月12日起削減飛往仙台和德島的直飛航班,調整計劃持續至10月25日。該公司回應稱,此次“在暑期旅遊高峯削減航班實屬罕見”,主要因“7月日本大災傳言導致赴日需求驟減”,同時考慮到美國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故決定調整運力。

日本《每日新聞》援引航空公司負責人的說法稱,客戶問卷顯示“相信傳言的遊客比例較高”,並分析認爲“香港風水文化盛行,可能加劇了傳言影響力”。該負責人強調,減班是爲避免航班空置率上升的無奈之舉。

仙台某華人旅行社工作人員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當前日本國內旅遊市場火爆,“機票預訂困難,押金金額較高,酒店和車輛資源接近飽和”。他表示,儘管少數遊客可能受傳言影響,但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在日華人,都對此並不在意。中國遊客赴日多以自由行爲主,個人意願仍是出行決定因素。

大阪一家華人旅行社負責人補充稱,目前日本街頭各國遊客依然絡繹不絕,“中國國內旅遊平臺的民宿訂單量確有下降,但可能與暑期未至有關”。他強調,在日居民日常生活未現異常。

面對傳言發酵,龍樹諒通過媒體回應稱:“建議公衆客觀看待預言。雖然最好什麼都不發生,但日常防災準備至關重要。若能借此提高防災意識,未嘗不是好事。”信州大學教授菊池聰亦在接受《每日新聞》採訪時呼籲:“應覈查信息真實性,保持冷靜思考。”

《讀賣新聞》稱,目前尚無法從科學層面證實或預測“某時某地發生大海嘯”,但災害風險始終存在。報道建議民衆以此爲契機,完善應急物資儲備、熟悉災害風險地圖,並制定“海嘯避難路線”“緊急聯絡方案”等具體預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