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深度】加徵關稅讓“美國夢”變得更加昂貴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戴潤芝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靜】編者的話: 近期,對白宮加徵關稅政策將進一步提高美國物價的擔憂不斷增強。有美國媒體和學者擔心,這將導致美國人獲得廉價消費品的時代結束,進而影響他們“美國夢”的實現。包括美國財長貝森特以及前副總統彭斯等在內的政要和學者,也因爲關稅問題對廉價消費品是不是“美國夢”的一部分進行爭論。美國曆史學家科恩表示,獲得廉價消費品已經是美國人身份認同的一部分,消費主義歷史上也曾被與愛國主義相捆綁,如果加徵關稅導致普通商品價格上漲,那美國將面臨嚴峻挑戰。

2024年,實現“美國夢”要440萬美元?

5月20日,美聯儲官員表示,白宮加徵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物價上漲。一天後,知名運動品牌耐克宣佈該公司將上調美國市場部分產品的售價。雖然耐克並未將漲價決定與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政策聯繫在一起,但美國CNBC網站強調,製鞋業受白宮關稅政策的衝擊尤其嚴重,耐克大約一半的鞋類產品在中國和越南生產。

輿論普遍認爲白宮向其他國家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將導致美國國內商品價格上漲。以低價爲主要標誌的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日前就警告說,從香蕉到汽車座椅等商品都會更貴。90%的美國家庭都會到沃爾瑪購買日常所需,每週有超過1.5億顧客在其網站或實體店購物。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首席執行官(CEO)拉馬爾在接受CNBC網站採訪時表示,雖然美國日前調整了對華關稅政策,但現在的稅率仍然會讓美國商品價格繼續上漲。

一些美國媒體和學者擔心,白宮的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人難以獲得廉價消費品,進而阻礙其實現“美國夢”。據美國個人理財資訊網站GoBankingRates報道,“美國夢”通常被描述爲相信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決心在美國取得成功,它被定義爲擁有住房和穩定的就業以及向上流動的機會。《紐約郵報》稱,有數據顯示,2024年實現“美國夢”的成本爲440萬美元,包括舉辦婚禮、買車買房、撫養兩個孩子並送他們上大學,以及個人養老等。這一數字比2023年上漲了100萬美元,主要是由通脹高企造成的。在白宮宣佈加徵關稅政策後,不少人擔心,“美國夢”將變得更加“昂貴”。

根據GoBankingRates日前的報道,有專家表示,白宮加徵關稅政策可能改變民衆“實現經濟安全的道路”,讓“美國夢”對許多中產階級家庭來說更“遙不可及”。文章列舉了6種美國關稅政策將使“美國夢”更加昂貴的方式,包括購買和持有房子的成本更高,汽車以及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等。美國法律技術公司InPerSuit的CEO盧卡多舉例說,對鋼鐵、木材等建築材料加徵關稅,會讓一套28萬美元房子的價格上漲到31.7萬美元,而對於年薪6萬美元的首次購房者來說,這可能讓他們付不起首付。

“高關稅威脅‘美國夢’。”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NRF)在其網站上發文稱,在白宮加徵關稅政策面前,小型企業尤其脆弱,它們佔零售商總數的98%,爲美國提供了1300多萬個就業崗位。NRF認爲,“美國夢”的核心是“擁有自由和機會”,擁有小型企業是實現這一理想的體現,而加徵關稅政策正在動搖這些理想的根基。NRF指出,美國企業將承擔關稅的負擔,它們會將這一負擔轉嫁給客戶和消費者,消費者信心會因爲商品價格的上漲而下降,進而減少支出。小企業往往因爲利潤較低而無法消化關稅帶來的成本增加,這可能導致其關門停業。

“獲得廉價商品已與美國身份聯繫在一起”

對於上述加徵關稅政策阻礙“美國夢”實現的觀點,美國財長貝森特近期表示,獲得廉價商品不是“美國夢”的本質,“‘美國夢’植根於這樣一個理念,即任何公民都可以成功、實現向上流動和經濟安全。長期以來,多邊貿易協定的設計者忽視了這一點”。

不過,貝森特的這一看法遭到多方反駁。美國前副總統彭斯近期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採訪時表示,讓美國孩子買得起玩具,這“真的是美國夢的一部分”。他認爲,自由貿易降低了商品成本,提高了每個美國人的生活質量。紐約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基思認爲貝森特是在偷換概念。他在接受《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夢”是一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概念,雖然不能直接將其與廉價商品綁定在一起,但現實是美國人無法想象沒有廉價商品的日子,他們暢想“美國夢”的基礎是自己可以毫無壓力地購買手機、電視等商品。“廉價商品至少可以幫助大家把日子過下去,說它們無關緊要,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有錢人才會說的話。”紐約中學教師艾莎對《環球時報》駐美特約記者這樣說。

“美國政府表示廉價商品不是‘美國夢’的一部分,但是他們錯了。”Vox新聞網報道稱,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能夠以合理價格購買到消費品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文章認爲,美國社會很富裕,以至於在某些方面,美國人已經忘記了爲什麼物質的東西很重要且其價格低廉值得慶祝。“商品不是‘美國夢’的本質,但卻是美國人生活的基石,它讓我們能夠追求所有其他賦予生活意義的事情。”據美國《理性》雜誌的報道,容易獲得廉價消費品將各個階層和各種信仰的美國人聯繫在一起,它雖然不是“美國夢”的全部,但肯定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彭博社則認爲,廉價消費品實際上就是“美國夢”,而白宮加徵關稅政策顛覆了美國政客和消費者之間持續近一個世紀的“協議”,即政府不爲民衆提供全面福利,但是讓他們能夠方便地獲得廉價消費品。

據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介紹,二戰後在美國,消費不僅意味着物質慾望的滿足,更被與愛國主義聯繫在一起。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科恩在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採訪時表示,二戰之後,通過大衆消費實現繁榮的經濟理念在美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被告知並相信其消費不僅是爲了自己,也是爲了國家。當時的理念是企業要給工人開高工資,然後他們去消費,進而拉動生產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錢。PBS稱,1945至1949年間,美國人購買了2000萬臺冰箱、2140萬輛汽車和550萬臺爐竈,這一強勁消費趨勢持續貫穿上世紀50年代。

科恩介紹說,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因爲市場細分概念的出現,即人們會因爲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購買不同種類的商品,爲了國家利益而進行消費的理念變成了消費是實現個人身份的一種方式。美國曆史學家伊萊恩·泰勒·梅則表示,聯邦政府和美國民衆將新消費主義視爲淡化階級差異、同時強調傳統性別角色的一種方式。當定義美好生活的物品變得觸手可及時,工人階級就能實現他們渴望的階層躍升。

“想要一輛車、一臺最新款的電視等消費行爲,明確地定義了人們對於作爲美國人能獲得什麼樣物質的看法。”科恩認爲,獲得廉價商品已與美國身份聯繫在一起,如果美國關稅政策提高了這些商品的價格,那這個國家將面臨嚴峻挑戰,“我認爲這將極大地影響人們的信心……我們必須記住,美國70%的國內生產總值依賴於消費”。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夢”實際上是指所有人尤其是有才能卻沒家庭背景和特權的個人,在美國能實現地位、財富的增長以及享有更多尊嚴。廉價商品是“美國夢”得以實現的基本土壤,如果沒有廉價商品的普遍存在,那麼大量美國普通民衆的生活都難以保障,更何談追夢。“美國夢”與廉價商品的確存在一定關係,漲價毫無疑問會導致美國貧富懸殊的加劇,阻斷普通公衆獲取改善自身生活以及提高社會地位的物質管道,這可以說是“美國夢”的悲劇。

在李海東看來,貝森特等人面臨兩難。他們認爲加徵關稅是服務勞工羣體、實現“美國夢”的手段,但現實情況是,加徵關稅之後,生活日用品的漲價使得普通勞工更難實現夢想。

“它可能會輸掉這場打賭”

4月2日在宣佈向各國加徵所謂“對等關稅”時,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其他國家“偷走了”美國人的工作,“破壞了”曾經美好的“美國夢”,而加徵關稅政策將恢復“美國夢”,併爲美國工人增加就業機會。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中低端製造業外流的主要原因並非關稅,美國的生產成本與其他國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這個差距並非關稅能彌補的。美國生產成本較高,不僅是因爲勞動力價格高,還是由社會和文化等綜合因素導致的。在美國這樣一個人均收入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普通民衆不願意從事低端製造業,這纔是問題的核心。如果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就不可能自己生產廉價消費品。甘蔗沒有兩頭甜,美元霸權帶來廉價商品,如果美國自己生產,就必須放棄美元霸權,降低美元購買力。換言之,只有美國消費者買不起外國產品,纔有可能在本國生產。

李海東指出,多邊貿易機制促進了商品的繁榮和富足,本身並不會阻礙民衆向上流動,美國的問題在於內部的財富分配不公。目前美國民衆向上流動之路面臨阻塞,主要原因之一是華爾街和硅谷等富有者壟斷了這個國家收入的“大頭”,而大多數民衆覺得自己近況不佳。這不是自由貿易與多邊貿易造成的,也不是加徵關稅消除得了的,而是美國國內現有分配機制出現問題。美國國內如何更有效地防止“馬太效應”,是其當前面臨的挑戰之一。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網站5月14日發文稱,美國政府加徵關稅政策引發其他國家的報復並不令白宮驚訝,真正讓它意外的是,這一政策在美國國內特別是在年輕人、無大學學歷選民、年收入低於5萬美元的個人和西班牙裔選民中,也遭到強烈反對。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是在去年大選中支持特朗普的重要羣體。

3月12日,CNN與民調機構SSRS發佈的聯合調查結果顯示,61%的美國人和72%的年輕人不贊成白宮處理關稅的方式;59%的沒有大學學歷的美國人和62%的年收入低於5萬美元的美國人也表示不贊成。《華盛頓郵報》與益普索民調2月中旬進行的調查,以及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3月13日公佈的調查,結果與CNN以及SSRS發佈的結論幾乎相同。

據彭博社報道,儘管美國人在調查中始終表示更加青睞美國製造商品,但數十年來,他們的實際購買習慣卻表明,其對商品價格低廉和供應充足的偏好遠勝過對本土製造這一意識形態的重視。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英國民調機構輿觀調查公司2月進行的民調顯示,80%的美國人認爲白宮應該優先考慮通貨膨脹問題,但只有29%的人認爲它正在這樣做。“白宮在賭美國民衆會有足夠耐心來忍受高物價甚至是經濟放緩,但它可能會輸掉這場打賭。”布魯金斯學會網站的文章這樣寫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