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0成本還簡單的動作,幫你遠離高血壓、糖尿病!

不知何時,每到傍晚,公園裏、廣場上、河岸旁這些廣場舞“爭奇鬥豔”的聚集地,悄悄興起了另一種隊伍:男女老少全體都有,多數身穿同款運動服,排成隊列,跟着動感的音樂整齊劃一,大步流星往前走,不一會就走出你的視線。更講究一點的隊伍,正前方的領路人還會高舉一面大旗,上書大字:某某健走隊。

健走是種什麼運動?有什麼好處?爲什麼有魅力和全民運動“王者”廣場舞平分秋色?

什麼是健走?

健走就是大步往前快速行走,是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的一種中等強度的運動方式。當達到微微氣喘、心跳加快,但還能說話交流的狀態時,就是健走的好狀態。

健走有哪些好處?

缺乏身體活動是造成人類死亡的第四位危險因素。適當的身體活動對身心健康有顯著的益處。但現代快節奏的生活與工作,讓許多人難以堅持規律運動。而健走不受年齡、性別、體力、場地等方面的限制,是一種簡便易行、適合不同人羣的有氧身體活動。

對成年人而言,健走等身體活動有助於預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並減少抑鬱和焦慮症狀、增強大腦健康。

對兒童和青少年而言,可以促進骨骼健康、有助於肌肉的健康生長和發育,改善運動和認知發育。

每天健走多少步合適?

僅以步行作爲運動方式的普通成年人,建議每日步行總量8000-13000步,其中健走5000-8000步,日常生活約3000-5000步。過度健走可能造成腿部關節的慢性勞損,應避免進行大運動量的單一方式的鍛鍊。

從時間來看,建議每次健走30分鐘以上(30分鐘到1小時),或者每次至少10分鐘,每日累計30分鐘以上。

可結合力量、柔韌等練習,作爲健走的有益補充,全方位鍛鍊的同時減少運動損傷風險。

慢性病或肥胖症患者須得到醫生或專業健身教練的指導。

一個讓你能堅持下來的訣竅:

找個“組織”

想要收穫健康效益,堅持運動是關鍵。可靈活安排健走場地,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堅持完成每日健走任務,累積運動帶來的健康效益。此外,找志趣相投的“小夥伴兒”一起開展“團隊健走”,通過互相鼓勵,也可使健走更易持續。

團隊健走就是將健走活動與團隊建設結合起來,運用組織和羣體的力量,促進個人養成健走習慣。

第一階段:激勵地走

這一階段的目標是讓健走者在激勵中改變不運動的習慣。個人的健走情況會影響到團隊的健走表現,爲了不拖團隊的後腿,每個人都需要健走起來。同時,通過團隊內部的溝通交流,使單調的個人健走變得更有趣味。在團隊榮譽和成員監督的雙重激勵下,個人的健走計劃成爲須完成的團隊任務。就像賽跑時有人助跑一樣,團隊的作用就是引導、帶動個人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許多不愛運動的人在這一階段需要隊友的督促和提醒,才能完成健走。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人對待運動的態度開始有了轉變。

第二階段:自覺地走

“激勵地走”堅持幾十天后,健走的效果逐漸顯現。體會到了好處,健走就成了不用別人督促的自覺行爲。健走不再是“任務”,而成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三階段:科學地走

健走是一項運動,需要科學地指導才能達到運動效果,避免運動損傷。除了前文強調的健走強度和健走量外,健走姿勢、熱身和拉伸環節也是需要注意的。

健走姿勢

準備姿勢:身體直立,百會上引,自視前方,肩部放鬆,挺胸收腹,保持耳尖、肩峯、股骨在同一垂直線上。

手臂動作:雙手握空拳,雙臂屈肘呈90度,交替前後擺動。向前擺動時,手不過肩;後襬動時,手不過腰。肘部不要外擺。

下肢動作:雙腳腳尖向前,左腳向前邁出,腳跟先着地,身體重心前移,腳掌全部着地的同時,右腳跟抬起,向前邁步。雙腳交替前行。

步幅:合理的步幅爲身高×0.45。經常健走的人,可適當加大步幅至身高的一半。

與隊友結伴健走可及時糾正錯誤的健走姿勢。

熱身是健走前不可忽略的一個環節。建議健走前進行5-10分鐘左右熱身,從而提高肌肉韌帶的柔韌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預熱身體,避免損傷。拉伸可以在健走後加速身體恢復,促進滯留在腿部的血液迴流心臟,加速疲勞消除,防止肌肉僵硬,延緩延遲性肌肉痠痛的發生,建議健走結束後進行5-10分鐘左右拉伸。

第四階段:快樂地走

當健走成爲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健走就融進了生活中,成爲一種樂趣。不僅如此,健走者可帶動身邊的家人、朋友一起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使更多的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

和家人一起在大自然中健走,分享快樂、宣泄壓力,可以增進家庭和諧;通過與“走友”的交流,可以擴大社交圈,增進共同的興趣愛好。“團隊健走”幫你養成健走習慣,走出健康,走出快樂。

來源於中國疾控中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