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社交網站上時不時就會出現抗擊宮頸癌的年輕博主;一些網友身邊也有姐妹不幸確診了宮頸癌。
很多80後、90後年輕女性認爲,和很多其他癌症一樣,宮頸癌是一種老年人才會罹患的疾病,離自己很遙遠。但近年來,宮頸癌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01
宮頸癌的發病時間
比我們想象得更早
2021年發表的一項宮頸癌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全國、城鄉宮頸癌發病重點人羣爲25~45歲女性人羣。如今25~45歲年齡區間內的女性主要就是80後、90後(1980~1999)。
2024年發表在《中國預防醫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也提示:我國宮頸癌年輕人羣的發病率在各年度均呈上升趨勢。
同時,更年輕的00後,對宮頸癌也不能掉以輕心。研究表明,宮頸癌的發病率自20歲後開始上升,首發年齡集中在25歲,診斷爲宮頸癌的最小年齡僅爲17歲。
宮頸癌早期有一定的隱蔽性。由HPV感染導致的宮頸癌時間各有不同,通常從HPV感染進展爲宮頸癌前病變的時間相對較短,而從宮頸癌前病變進展爲浸潤癌需要10~20年。
而且,大部分宮頸癌前病變和早期子宮浸潤癌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和體徵。就像是藏在身體裏伺機而動的“惡魔”,平日裏很難注意到它的存在,等發現症狀時,情況已經變得棘手了。
02
爲什麼宮頸癌患者越來越年輕?
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女性HPV感染率按年齡呈雙峯分佈,第一個高峯是在17~24歲。
宮頸癌年輕化可能和HPV反覆感染有密切關係。高危型HPV更值得警惕,幾乎所有的宮頸癌都是由高危型HPV感染引起。
性行爲是感染HPV的主要途徑。性生活初始年齡的變化、性觀念和性生活方式的變化,也可能與宮頸癌的年輕化有關。研究表明,有性生活後的年輕女性常處於HPV感染的高暴露風險。
不過也不用太緊張,大多數HPV感染可在6~24個月內被免疫機制自行清除,只是部分型別HPV持續感染可導致癌前病變和宮頸癌。
高危型HPV是具有潛在風險的型別,而我國年輕女性感染高危型HPV的比例並不低。一項研究顯示:中國25~45歲普通女性人羣(包括有症狀門診或健康體檢的女性)中,高危型HPV感染率達19.9%。
作爲HPV感染的高峯人羣,年輕女性感染高危型HPV的情況並不樂觀,這可能也是宮頸癌越來越年輕化的原因之一。另外,還有部分協同危險因素可以促使高危型HPV感染持續存在,並進展爲宮頸癌,比如性生活過早、多性伴、多孕多產、吸菸或被動吸菸等。
目前,醫學上並沒有能夠直接殺死HPV病毒的藥物。也就是說,HPV感染本身沒有治療方法,難以通過抗病毒治療來對抗HPV持續感染。另有研究表明,宮頸癌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可要是發生腫瘤轉移或復發,預後急轉直下,5年生存率僅爲16.5%。
2022年,在我國15~44歲育齡女性羣體中,宮頸癌發病率高居惡性腫瘤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二位。
03
早預防早保護
讓宮頸癌遠離年輕女性
宮頸癌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癌症。2023年中國《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第2版)》提出了三級預防策略:
一級預防的主要措施包括:開展健康教育和接種預防性HPV疫苗;
二級預防的主要措施是宮頸癌篩查;
三級預防的主要措施是對所有宮頸浸潤癌患者根據臨牀分期開展適宜的手術、放療、化療以及姑息療法等。
根據上述指南及《人乳頭瘤病毒疫苗臨牀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23年中國《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第2版)》等多部權威指南推薦,開展健康教育和接種HPV疫苗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手段。
未發生性生活的年輕女性接種HPV疫苗,將獲得更佳預防效果;已發生性行爲的女性接種HPV疫苗,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所有接種過HPV疫苗的適齡女性,仍需接受規範的宮頸癌篩查,男性也會感染HPV。通過性接觸可能會增加伴侶HPV感染和再感染風險,持續感染HPV可能增加伴侶患宮頸癌的風險。HPV疫苗不僅能保護女性,適齡男性接種後也能預防HPV相關癌症和生殖道疾病。
⚠️注意:與任何疫苗一樣,HPV疫苗無法確保其對所有接種者均產生保護作用,也不能取代預防HPV感染和性傳播疾病的其他措施。
來 源:央視新聞微信公衆號綜合丁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