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潮”成這樣了?綠化帶蘑菇瘋長,“蘑界殺手”要當心

“杭州潮成這樣了嗎?綠化帶裏蘑菇瘋狂冒頭。”

這兩天,有好幾位網友用戶給潮新聞記者幫報料,說看到綠化帶長蘑菇了。

5月21日,“遙媽”路過杭州星洲街偶然看到路邊綠化帶一棵樹下好多白色小蘑菇:“震驚了,白色小蘑菇,密密麻麻,如葡萄串一般,而且是從綠色海綿網隔裏鑽出來的,看得我密集恐怖症都犯了。”

星洲街綠化帶內如小葡萄串般的蘑菇。遙媽 攝

星洲街綠化帶內如小葡萄串般的蘑菇。遙媽 攝

應姑娘則是發來了社交平臺上一則熱帖:“有網友在蕭山拍到的,也是在一棵樹下。”

記者找到了網友的原帖。

截至5月22日上午8點,帖子已有近3000的點贊和超700多條評論。

評論區有更多網友曬出了自己拍到的綠化帶裏的蘑菇,也有網友吐槽這兩天的杭州又悶又潮,“別說綠化帶了,我都快長蘑菇了”。

綠化帶內易有小鬼傘“現身”

“清純”蘑菇也可能是“蘑界殺手”

5月22日上午,根據評論區的線索,記者在蕭山飛虹路地鐵站附近一處工地旁,找到了網友拍攝的生長蘑菇的綠化行道樹。

與網上發佈的情形略有不同,樹底的蘑菇已經七零八落散落一圈,疑似有采摘翻動的痕跡。

記者 鄒宸 攝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趙琪告訴記者,夏天至晚秋這一時段,正是蘑菇季。最近杭州下過幾場雨,溫溼度條件很適宜菌類生長,因此在綠化帶看到成片的蘑菇其實並不奇怪。

夏日雨後,或是雪白修長,或是小巧可愛,這些外表看起來“清純”的蘑菇,卻可能掩藏着有毒的“心”。

“不要隨意採摘或食用路邊的野蘑菇。”依據圖片初步判斷,趙琪認爲網友和記者拍的傘蓋般的白蘑菇是大青褶傘,有劇毒。大青褶傘有“蘑界殺手”的諢號;而另一張圖中“搖媽”拍的細密如葡萄串的蘑菇,則可能是小鬼傘,同樣爲非食用菌。

大青褶傘。 受訪者供圖

大青褶傘是浙江比較常見的毒蘑菇。從體型上看,成熟的大青褶傘中等大小至大型,菌蓋被褐色鱗片,菌褶成熟後鉛綠色,菌柄上部具一類似戒指的菌環。每年6-10月,大規模出現。

“平時在草坪、菜地、鋸末堆,甚至垃圾堆旁,都常常能看到這個‘蘑界殺手’的身影。”趙琪說,誤食大青褶傘中毒事件之所以比較多發,一方面是因爲它分佈較廣;另一方面,成熟的大青褶傘和另一種食用菌“大環柄菇”長相比較相近,容易發生誤食的情況。大青褶傘含有胃腸炎型毒素,能夠造成嚴重的胃腸道中毒反應,包括頻繁地上吐下瀉,往往在食用幾小時內就開始出現明顯症狀。

而小鬼傘則多喜歡生長於枯枝落葉、腐木。綠化帶內如果鋪灑了木屑,碰上高溫高溼的天氣,就容易有小鬼傘“現身”。

趙琪告訴記者,一般城市草地上最常見的蘑菇便是鬼傘類。“工人們平時剪過的草在地上堆一陣子,太陽一曬就加熱了,再溼熱環境下捂一捂腐爛後,就是菌絲生長的理想基質。”

從“果菌王”到“盤菌王”

如何更好享受菌子的美味

蘑菇長在“別緻”的地方,不是第一次。

今年3月,有紹興市民給潮新聞報料,清洗木製托盤時,發現托盤邊沿四個面上竟然長出一圈蘑菇,體型較大的有三四株,最大的和一元硬幣差不多。較小的有十幾株,細細密密,顏色以白色和淺灰爲主。

“盤菌王”受訪者供圖

“盤菌王”受訪者供圖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樣性與分子進化課題組研究人員許容聚博士判斷,“托盤蘑菇”大概率還是白參。相比此前火遍全網的德清鄧女士家的“果菌王”,個頭較小。

許博士表示,白參屬於木腐生菌,像腐木、公園木扶手、木地板等位置,都是它喜歡生長的地方。

專家推測,是白參孢子掉在托盤邊沿上,而茶托盤經常有水,再加上當時氣溫升高,溫溼度條件都非常適合其生長。

在這個出門“滿世界”遇菇的季節,我們該如何識別它們有無毒性?

大多數野生菌僅憑肉眼或簡單的鑑別方式,很難辨別有無毒性。

“一朵蘑菇‘撂翻’一堆人”並非一句玩笑話。喜食菌類的人還是建議食用人工栽培的蘑菇爲宜,或到具有野生菌經營、加工資質的餐廳食用野生菌。

“喫菇之前,建議留點樣品,或者拍攝菇的視頻、照片,萬一出現中毒情況時,能讓醫生及時對症下藥,節約救治時間。”趙琪說,對於把握不準的蘑菇,可諮詢專業的科普人士,一定不要食用或出售給其他人食用。

又熱又悶好比身處蒸籠

這是要提前入梅?

最近浙江陣雨雷雨頻繁,大家感覺悶熱如身處蒸籠。

很多人調侃家裏除溼機都乾冒煙了。

這是梅雨季提前了?

杭州常年在6月13日入梅,梅雨期持續一個月左右。

眼下這天氣,感覺像是梅雨天,但並不意味着梅雨真正來了。

會不會入梅,什麼時候入梅,需要一定的天氣形勢條件決定。

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也就是氣象專業上說的“副高脊線”需要達到一定的經度和緯度,不然無法輸送暖溼氣流到江淮和江南地區。副熱帶高壓的強度和穩定性也至關重要,梅雨期通常會有3周左右的時間,需要副熱帶高壓較爲穩定地維持一段時間。

雖說現在還不是真正的梅雨,感覺上卻是妥妥的“梅雨季預演”。

“近期江淮氣旋活躍,近一週來已有幾次大的降水過程,所以土壤和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很大。”

浙江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告訴記者,杭州的夏天如果溼度偏大,人體感覺悶熱;而冬天如果溼度偏大,人體感覺溼冷,這些其實都是溼度在無形中“助攻”。

如果到了真正的梅雨天,因爲降水持續時間更長,溼度會更大,那纔是一年中難熬的潮溼悶熱的日子。

溼度對於舒適度的影響很大。同樣的溫度,溼度不同,體感上就會 “冰火兩重天”。

杭州昨天和今天預報平均相對溼度80%。低氣壓與高溼度聯手,悶熱感會揮之不去。而如果相對溼度降至50-60%就會很涼爽。

今天下午開始,杭州新一輪明顯降雨過程又將來襲。此次降雨主要集中在明天夜裏到後天,部分地區雨量可達中到大雨,局部甚至有暴雨,建議大家儘量減少外出。

週六,也就是5月24日起,天氣迎來大反轉,不僅天空放晴,氣溫也變得宜人。

更重要的是,空氣溼度相比近期會大幅下降,除了午後稍微有些熱,其餘時段都涼爽愜意,堪稱初夏時節最舒適的模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