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清涼甘甜的西瓜再度成爲消暑首選。然而,每年都會有因不當食用西瓜引發食源性疾病案例的報道。這顆夏日“解暑利器”若處理不當,就可能化身致病細菌溫牀!
西瓜裏的“細菌派對”
這些危險分子要警惕
1.沙門氏菌
污染途徑:常見於刀具、砧板交叉污染(如處理生肉後未徹底消毒即切西瓜),或通過受污染的保鮮膜傳播。
致病特點:感染後4-48小時內出現劇烈腹痛、持續性水樣腹瀉,嚴重時引發敗血症。
2.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污染途徑:冰箱冷藏環境(0-4℃)中仍能繁殖,通過生熟混放或受污染冰箱內壁傳播。
致病特點:李斯特氏菌可透過胎盤屏障導致胎兒嚴重感染,胎兒死亡率高達30%,免疫低下人羣感染後易出現敗血症、腦膜炎。
3.致瀉性大腸埃希菌
污染途徑:常見於未清洗的西瓜表皮或受污染水源,通過被污染的刀具接觸果肉傳播。
致病特點:老人、兒童感染後可能導致出血性結腸炎、嚴重者出現溶血尿毒綜合徵(HUS),表現爲血尿、腎功能衰竭。
4.金黃色葡萄球菌
污染途徑:加工人員手部攜帶病菌,或西瓜在高溫暴曬後切開,糖分發酵促進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
致病特點:產生的腸毒素耐高溫,即使二次冷藏也難以消除。感染後2-4小時出現噴射狀嘔吐,嚴重者伴隨低血壓。
要當合格的“喫瓜羣衆”,這些知識點必須瞭解一下:
1)一個完整、無破損的西瓜,內部基本上是無菌的,但切瓜的工具或人手不衛生,就可能導致瓜肉被污染。所以切西瓜前,一定要先規範洗手,並把瓜皮、刀具和案板清洗乾淨。
2)挖着喫西瓜,勺子上沾染了唾液,西瓜肉也被污染,喫不完的西瓜即使放入冰箱冷藏也很容易變質。所以,西瓜最好切着喫。
3)西瓜切開後,假如敞口常溫放置2小時以上,最好就不要再食用了。由於西瓜本身富含葡萄糖、果糖等營養物質,水分含量更是高達90%,常溫下簡直是微生物生長的天堂。
切開的西瓜如果不喫,要及時貼上乾淨的保鮮膜並放進冰箱。冷藏時間最好別超過12小時,最長不超過24小時。
敲重點:
冰箱可以延緩食物腐敗,但不能避免病菌污染。尤其是未定期清潔消毒的冰箱內部本身就可能藏有大量致病菌!
4)冰鎮西瓜不宜多喫,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5)相比其他水果,西瓜的熱量不算高,卻更容易喫過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天攝入200~350克的新鮮水果,也就大約兩小塊西瓜。
喫瓜安全無小事
科學防範護健康
來源:蘇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