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女子查出結節沒在意,1年後確診癌症,醫生提醒:“無症狀”不是沒問題

兩年前,

27歲的李女士在醫院做了CT檢查,

意外發現右肺存在結節。

由於當時身體毫無不適,

加上對肺結節認知不足,

她並沒有在意。

一年後,李女士所在公司組織員工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進行免費體檢。檢查結果令她心驚,原來的肺結節已明顯增大!經過進一步檢查,報告提示有惡性可能,並發現淋巴結轉移。

面對這種情況,李女士懊悔不已:“如果當初重視複查,或許就不會拖成癌症……”

入院後,胸外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柯孫葵團隊爲李女士實施了右中肺癌根治術。得益於胸腔鏡微創技術,手術僅用2小時便順利完成,術後4天,李女士康復出院。

目前,李女士已迴歸工作崗位,規律服用靶向藥3個月,並按照醫囑堅持複查,病情控制穩定。

“肺結節早期多無症狀,但一旦肺癌出現局部淋巴結或遠處轉移,預後將大幅下降。”柯孫葵主任表示,像李女士這類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若再拖延治療,可能出現乏力,咳嗽,胸悶、胸腔積液等問題,甚至危及生命。

柯孫葵主任建議,發現肺結節後,務必按醫生建議定期隨訪,若結節增大或形態異常,應儘早處理。高風險人羣(如長期吸菸者、家族病史者)每年進行低劑量CT篩查;普通人羣發現肺結節後,務必遵醫囑密切隨訪,切莫因“無症狀”而掉以輕心。

什麼是肺結節?

肺結節指肺實質內部直徑≤3cm、圓形或橢圓形的軟組織病竈,並伴有肺不張、肺門腫大和胸腔積液等情況。不是每一個陰影都可稱爲肺結節,結節首先表現爲圓形或類圓形的病竈,醫生主要根據結節所在部位、大小、密度、形狀、鈣化、邊緣有無分葉、毛刺、胸膜凹陷等來判斷結節的性質。

·直徑≤3cm的病竈稱爲肺結節,直徑>3cm的病竈稱爲肺部腫塊。

之所以這樣定義,是因爲肺結節的大小與結節的良、惡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直徑>3cm的病竈多爲惡性病變,直徑>2cm的肺結節大約有40%以上是惡性的,而體積越小的肺部結節,其良性的可能性就越高。

肺結節=肺癌嗎?其實,大部分肺結節是良性的。據調查,高危人羣篩查中1/4可以發現肺結節,但其中90%以上都是良性的。也就是說,發現肺結節,是肺癌的只佔很少數。

發現肺結節怎麼辦?

不要驚慌,但也需要重視,因爲畢竟有一小部分是惡性的。一旦沒有及時發現和處理,後果還是很嚴重的。需要遵循以下三個步驟:

莫驚慌,肺結節≠肺癌,肺癌可能性小,過度緊張有害身心。

看專科,帶相關影像資料,到經驗豐富的胸外科、呼吸科專科就診。

遵醫囑,按規範隨訪觀察,或進一步治療,可以顯著減少誤診誤治,或過度的手術和治療。

來源:福建衛生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浙大四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