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抵抗”可謂是近年來爆火的詞彙,不少朋友都會問:“我怎麼減肥都減不掉,是不是因爲胰島素抵抗?”“我每天只喫半碗飯,體重卻一直漲,醫生說我胰島素抵抗,這到底是啥?”
這個問題戳中了很多“喝水都胖”人羣的痛點。今天咱們就來拆解胰島素抵抗的“惡性循環”,到底什麼是胰島素抵抗?它有哪些危害?
胰島素抵抗是什麼?
激素(hormone)是我們身體內的分泌腺體或內分泌細胞所產生,經血液循環作用到靶細胞,對機體代謝和生理功能發揮高效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
我們可以將激素理解成是人體各種代謝反應中一個個搬磚的打工人,不同的激素,定位和作用(崗位職責)會有所不同。
要認識胰島素抵抗,我們就要了解胰島素的作用。
胰島素,大家都不陌生了,它是胰腺分泌的一種激素,相當於人體內的“血糖管理員”,崗位職責是調節人體的血糖水平。當我們喫飯後,食物轉化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循環,血糖會升高。正常情況下,這個時候就該胰島素“上班”了——胰島素指揮調度血糖到脂肪細胞、肝臟細胞和肌肉組織中去提供能量,這樣多餘的血糖消耗掉了,血糖就能維持在穩定健康的水平,也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但是,跟所有打工人一樣,胰島素也是有最大承受範圍的。如果長期讓它們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下,它們的工作效率會降低,就出現了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胰島素抵抗就是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和(或)胰島素反應性下降的狀態。
就好比原來只需要1個胰島素就能幹的活,因爲出現了胰島素抵抗,它們的工作能力下降了,就需要更多的胰島素來幹這個活。如果讓胰島素持續長期地超負荷工作,胰腺素就會逐漸衰退(擺爛),甚至想罷工(胰島素分泌不足),最終可能發展爲糖尿病。
胰島素抵抗是怎麼來的?
遺傳基因是首要影響因素。有些人因爲基因差異,天生分泌胰島素能力、胰島素幹活的能力都會比較弱一些,更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比如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羣。
其次,年齡也會有很大影響。隨着年齡的增加,比如,年齡超過35歲,人體肌肉量逐漸減少,氧化應激增加,自由基增多,代謝功能也會出現障礙,更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兒童和青少年也可能出現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前期,但隨着年齡的增長風險會增加。
除遺傳、年齡因素外,環境和生活習慣也會影響胰島素抵抗,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1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內臟脂肪多)會產生某些激素和細胞因子,使人體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而胰島素抵抗反過來也會加重肥胖,使減肥更困難。研究發現,約80%的胰島素抵抗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肚子大、腰圍粗)。
2久坐,缺乏體力活動
肌肉是消耗血糖的“大戶”,但久坐和缺乏體力活動,會讓肌肉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慢慢地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就會下降,出現胰島素抵抗。此外,長期久坐或不運動還會使體重增加,這也使胰島素抵抗進一步加重。
3不健康的飲食
高能量飲食(精製碳水、糖果、甜點、炸雞、薯條等)會快速升高血糖,迫使胰腺頻繁分泌胰島素,隨着時間的推移,也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另外,抽菸喝酒也會增加胰島素抵抗風險。
4藥物因素
某些藥物可能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包括類固醇、某些降壓藥、部分他汀類藥、某些HIV治療藥物和一些精神科藥物等。
此外,青春期、飢餓、妊娠、應激等生理性因素也會導致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有哪些症狀?
胰島素抵抗通常沒有特定的症狀,但常常伴隨肥胖、血糖異常等問題,至於網上流行的很多胰島素抵抗自我診斷方法,不可全信。
臨牀上有很多種評估胰島素抵抗的方法,比如測量空腹胰島素水平、高胰島素正葡萄糖鉗測定等,還可以使用簡易人體測量學指標。
體重指數BMI:計算公式是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24.0≤BMI<28.0是超重範圍,BMI≥28.0就是肥胖了。
腰圍:男性腰圍≥90釐米,女性腰圍≥85釐米,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如果你的體重超重了,或者腰圍超了,或者體檢發現血糖超了,就要警惕胰島素抵抗了。
胰島素抵抗有哪些危害?
胰島素抵抗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有很多方面,主要有:
1糖尿病
如果出現胰島素抵抗,身體就會給胰腺細胞發送信號,促使其不斷分泌胰島素,極大地增加胰腺的負擔,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2肥胖
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總是相伴相生、互爲因果,形成惡性循環。高胰島素水平會促進脂肪合成(尤其是腹部脂肪),同時抑制脂肪分解,而脂肪堆積越多,細胞對胰島素越不敏感。這就像滾雪球,越胖越抵抗,越抵抗越胖。
3心腦血管疾病
胰島素抵抗可以影響交感神經活動,促使心率加快、小動脈增生,增強小動脈對升壓物質的敏感性,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高血壓。胰島素抵抗還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生和發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4脂肪肝
胰島素抵抗引起人體內脂質代謝紊亂,增加超重肥胖風險,多餘的脂肪也會在肝臟中大量積聚,從而形成脂肪肝。
此外,還有一些研究發現,胰島素抵抗與阿爾茨海默病、腫瘤等慢性病的發生也有一定關係,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明確。
如何改善胰島素抵抗?
1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減少精製碳水攝入。如白米飯、白麪等,這類食物升血糖速度快,飽腹感也差,對血糖穩定非常不利。建議平時多喫點粗糧全穀物,比如在白米中加入燕麥、糙米等。
減少脂肪攝入。高脂肪攝入會增加能量攝入,增加超重肥胖風險。建議首先要減少烹調油使用,目前中國居民烹調油攝入量是43.2克/天,超出健康範圍的三分之一。同時少喫油炸食品,少喫點肥肉,少用油炸油煎等烹調方式做菜。
增加優質蛋白攝入。如雞蛋、魚肉、豆製品,蛋白質能延緩胃排空,有益於維持血糖正常水平。對於老年人來說,充足的優質蛋白質攝入還能增加肌肉量,避免肌少症。
2適度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體內肌肉量,肌肉量增加能直接提升血糖利用率。研究顯示,每增加1kg肌肉,每天多消耗110大卡熱量。運動還有助於維持健康體重,避免超重和肥胖。建議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搭配2-3次力量訓練(深蹲、舉啞鈴等)。
3必要時就醫
如果已經出現糖尿病前期症狀等,需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配合生活方式干預效果更好。
最後說兩句:胰島素抵抗不是“絕症”,而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它在提醒你:該調整生活方式了!從今天開始,少喝一杯奶茶、少喫點紅燒肉、多運動,這些小改變都能讓胰島素更“聽話”,讓我們更加健康地生活。(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