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一旅遊團在意大利被“洗劫一空”,引發關注。據部分遊客表示,一些剛購買的奢侈品等貴重物品被盜,損失較大。
7月7日,該旅遊團一名遊客發文稱,事發當天,意大利非常熱,玩了一上午很累,大家就不願意把行李、包往下拿,畢竟車就在飯店門口,還有監控,“就20來分鐘,誰能想到他們會在這麼短時間內偷東西呢”。
其表示,身份證、銀行卡全被偷了,洗漱用品、車鑰匙、充電器、充電寶、現金,還有雜七雜八的一些東西丟了,估計損失接近20000元。還有一些團友損失非常嚴重,因爲前幾天買了很多奢侈品,放在行李箱裏,這一下子全沒了。估計整個團損失得有好幾十萬元,萬幸全團的護照都在導遊那裏沒有丟。
7月7日下午,有記者聯繫中國駐意大利使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瞭解相關情況,工作人員表示,經瞭解,意大利警方已爲旅行團遊客開具了報失單,後續遊客可憑藉報失單進行保險理賠。
出境遊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據中國旅遊研究院2025年3月26日發佈的《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24》顯示,2024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市場達到 1.46億人次。如此龐大的人羣,如何增加出境遊安全保障係數,購買相關保險後如何順利理賠,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
《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級權益合夥人陳燕紅律師表示,根據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的《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規定,要求在境外旅行中,旅行社作爲組織者,應購買旅行社責任險。主要保障因旅行社的疏忽或過失造成的旅客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如車輛事故、導遊引導失誤導致遊客受傷、行程安排不當導致額外費用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此類保險保障的主要是旅行社自己的責任風險,遊客個人財物被盜,如街頭被搶、酒店房間被竊、自由活動時錢包被扒等,除非能證明是旅行社或其員工有直接責任,如導遊帶領進入危險區域未提示等因素,否則旅行社責任險基本不予理賠。
“不過,無論是跟團遊還是自由行,遊客都可以自行購買保障遊客個人風險的境外旅行險,例如:醫療保障、個人財物損失、個人意外、行程取消等。購買後,保險合同的被保險人就是遊客本人。”陳燕紅說。
但值得注意的是,“關於賠償的比例問題,賠償並非‘損失多少賠多少’,賠償比例與限額關鍵要看保單條款,不同的保險品類或保險公司的規定可能存在較大差距。”一位不願具名的保險業內人士說,“現在主要是標準化產品,起到兜底作用,對於一些基本的損失可以覆蓋,但是對於過高的損失,很難全部覆蓋。”
境外財產保險的理賠認定,保險公司對案件真實性的核實,以及財產損失的真實性和金額認定很關鍵。對此,陳燕紅建議,爲順利理賠,如出現險情,旅客應儘量在24小時內向所在國當地警方報警並取證,索取雙語報案證明,保留報警回執原件。如語言不通,可聯繫中國駐當地使領館或當地華人組織協助報警。
陳燕紅表示,報案證明需列明損失物品清單,如本事件中警方出具的意英雙語報失單。若證明文件非中/英文,遊客可能還需要自行付費翻譯並公證,防止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關於理賠流程,陳燕紅介紹:遊客保留報案材料後,需儘快聯繫保險公司,撥打保單上標註的“境外緊急救援電話”或“理賠報案專線”,告知事件經過、損失情況,並按指示提交初步材料,如報案證明照片、護照信息等。在提交材料後獲取理賠指引,保險公司會告知需補充的材料及提交方式,通常可通過郵件、App上傳。材料齊全後,保險公司會覈實案件真實性及損失金額。如有疑點,保險公司可能還會要求補充材料或進行調查。審覈通過後,按合同約定計算賠償金並轉賬支付。
此外,陳燕紅還提醒,遊客需要注意索賠時效性,通常要求回國後30至90天內提交完整材料,超時可能喪失理賠權利。
出境遊安全提示
在旅行前要做好行前準備,進行目的地風險研究,關注中國領事服務網,及駐外使領館官網,瞭解目的地治安、疫情、罷工等信息。參考遊客評價,在旅遊平臺查看近期遊客對治安的點評;
準備安全裝備必不可少,例如防盜揹包/腰包放護照、大額現金;便攜門阻器,防範酒店被闖入;隨身Wi-Fi或當地SIM卡,避免失聯;
在旅行中不要忘記文件安全備份,護照、簽證頁、機票行程單等,拍照加密存雲盤/郵箱;打印紙質備份,與正本分開放置;將領事保護電話存入手機並貼於行李上。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哈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