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年齡增長,很多人體檢報告上的異常項目,由原來的一兩行,慢慢變成了好幾頁……
但在醫生看來,有些“病”並非真的病了,其實只是正常衰老的體現,不必過度檢查和治療。
01
6種“病”不用過度治療
河北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郭藝芳表示,很多“病”其實就是機體衰老的體現,體檢報告上常出現的以下問題,不必過度治療,更無需焦慮。
1.頸動脈斑塊
郭藝芳表示,人一般在30歲後出現頸動脈斑塊,40歲時明顯增大增多。
可以從30歲開始篩查斑塊。若發現斑塊也不必緊張,調整生活方式有時斑塊可以逆轉,使其縮小或減少。
2.心臟瓣膜關閉不全
器官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老化,心臟瓣膜的功能也會逐漸衰退,出現二尖瓣或三尖瓣輕度反流。
只要沒有器質性心臟病,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危害,不用過於擔心,也無需進行特殊治療,做好日常護理,減輕心臟負擔,定期複查即可。
3.血壓值差距變大
你可能已經發現,每年測得血壓的高壓值(收縮壓)越來越高,低壓值(舒張壓)卻逐漸降低。
這是因爲,心臟會慢慢變得不再像年輕時那樣靈活,發生舒張功能減退,再加上動脈血管變得僵硬,就自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4.前列腺增生
男性到了40歲前後,前列腺開始出現組織增生,夜尿增多、尿急、憋不住尿等情況會慢慢出現。
不影響生活質量一般不用治療,但如果出現排尿困難,或者起夜頻繁影響睡眠,就需要干預了。
5.骨關節退行性病變
體檢報告中出現“退行性病變”,通俗說法就是老化,比如腰椎、膝關節、頸椎退行性改變。不必過度擔心,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可以就診處理。
6.肝囊腫、肝血管瘤
肝囊腫,就像是肝臟長的“小水泡”,是一種良性病變,20~50歲人羣多見,且年齡越大,發現幾率越高。多數肝囊腫不長大,也不癌變,定期進行彩超檢查即可。
肝血管瘤也是常見的良性病變,以30~50歲多見。如果瘤體直徑小於5釐米且無症狀,一般無需治療,定期複查即可。
02
器官衰老有個時間軸
不難發現,很多疾病就是身體老化的表現。人體機能在30歲前後達到巔峯,之後逐漸衰退,但每個器官開始老化的時間不同。
25歲:皮膚
25歲後,皮膚膠原蛋白合成的速度放緩;35歲時,皮膚衰老的跡象更明顯。
30歲:肌肉
肌肉量在30歲左右達到峯值,40歲起每年肌肉流失0.5%~2%。頭髮、腎臟、關節、腸道也都是以30歲爲分界線。
34歲:肺功能
此後,控制呼吸的肌肉和胸腔開始變得僵硬,肺活量緩慢下降。
40歲之後:眼睛、肝臟
進入四十,眼肌越來越無力,聚焦能力下降,開始出現老花眼。肝臟的解毒能力,通常在45歲時會明顯下降。
50歲:內分泌
到了50歲,女性雌激素水平會斷崖式下滑;男性雄激素分泌量會減少大約1/3。
03
7件事延緩衰老進程
做好以下7件事,有助延緩衰老進程,讓疾病來得晚一點。
1.保持心態年輕
心理學認爲,衰老常常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當你覺得自己老了,放棄了“年輕”的念頭時,身體就會向衰老的心態靠攏。
百歲老人和醫學研究都證實,好心態的確能抗衰老。
2.堅持適量運動
保持一定的肌肉含量,不僅可以預防跌倒、保護骨質、改善平衡,對延緩機體老化同樣重要。
成年人每週應累積150~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150分鐘較大強度有氧運動;每週2~3次力量練習。
不管哪種運動,先找一種你喜歡的,培養起上癮的感覺,再將運動變成像一日三餐一樣的習慣。
3.培養休閒愛好
有個休閒愛好,既能打發時間,也有助延年益壽,比如養花、下棋、跳舞。研究顯示每天閱讀1小時以上的老人,更不容易發生失智。
4.睡足美容覺
睡眠是身體自我修復的過程,儘量每天睡夠7小時,且最好在23點前入睡。
5.儘量不碰菸酒
雙胞胎中,不吸菸不喝酒的那個往往更顯年輕。菸草和酒精帶來的傷害,幾乎遍及身體每個角落,慢性病、癌症等健康問題都會隨之增加。
6.飲食種類多樣
膳食宜多樣,多喫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喫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每天儘量喫夠12種食物,每週喫夠25種。
7.學會與症狀和平相處
臨牀發現,有的男性一出現前列腺肥大就想做手術,其實部分患者口服藥物就可明顯改善症狀。
來源:生命時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