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覈對下金額。”北京某大型黃金珠寶門店回收檔口的工作人員說。投資者吳先生清點完,把一沓現金塞進揹包,他攢的投資金條,終於落了袋。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這裏上演。
金價起起落落,有人急着變現,有人糾結觀望。此時到底賣不賣?黃金回收又有哪些“門道”?

10月27日,在北京市菜市口百貨投資金條櫃檯,顧客正在諮詢商品。新華網記者 遊蘇杭 攝
1
賣不賣?心裏打鼓
工作日的下午,某黃金珠寶門店的回收檔口依然排着隊。隊伍裏既有攥着舊金鐲子的阿姨,也有捧着密封袋、袋裏裝着零散金飾的年輕人。有人刷着實時金價和身邊人小聲討論:“前些天還漲呢,今天怎麼又跌了?”
今年國際金價從年初約2624美元/盎司穩步攀升,10月20日創下4381美元/盎司歷史新高,近期卻連續回落。短短几天跌超400美元,錨定國際金價的回收價格隨之劇烈浮動,讓“持金人”的心跟着懸了起來。
排隊等候的李先生倒很淡定。“我就是打算最近賣了,落袋爲安,多點少點不是太在意。”李先生說,自己年初就想好要在這個區間變現,這會兒價格符合預期,自然不慌。
隊尾的李阿姨則顯得十分猶豫:“今年金價漲了不少,我就是想來看看現在這鐲子能賣多少錢,合適就賣,要不就再等等,萬一還能漲呢。”
這種“追高期待”讓不少人陷入糾結,漲的時候想等更高點,跌的時候又怕虧,有的上週約了變現,這周又臨時取消,在波動裏“反覆橫跳”。
不過,並非所有“持金人”都圍着回收檔口轉。90後陳女士晃了晃手腕上分量不輕的金手鍊:“這就是‘戴着好看的資產’,不是賺錢工具。”
“實物黃金雖能變現,但回收太麻煩,尤其是非品牌款,要扣損耗、驗純度,算下來損失不小。而且一般人買實物金也就幾十、一百克,體量太小了,很難靠它實現真正的投資收益。”陳女士說。
她更傾向另一種方式:“如果從投資變現角度,我更傾向選能夠實時交易類的黃金產品,交易更便捷,不用考慮存放、回收損耗,點下手機就能買賣,更符合純粹的投資需求。”
2
回收藏“門道”
不少人買實物黃金時,並沒有充分考慮過回購的事。看似簡單的“稱重、給錢”背後,藏着不少細節。
記者探訪北京某黃金珠寶門店,詢問黃金回購相關流程時工作人員表示,該門店僅回收自家售出的黃金,需帶好當時的購買小票,到黃金回購區辦理。“回收價按當天實時大盤金價計算,每克減3.8元手續費,沒有其他費用,購買時的工費也不包含在回收價中。”
有一些金飾品牌則不支持直接變現,只做“以舊換新”。比如同品牌“一口價”舊金可換同等價位“一口價”新品;按克重計算出售的舊金,按當日金價折算後,補足新金差價和工費。
銀行黃金回收要求也較嚴格。記者走訪北京多家銀行發現,多數銀行僅回收自家發行的金條,消費者需攜帶身份證、購買憑證等,回收價通常爲該銀行當日的實時貴金屬回收基準價,每克再減2-5元,到賬要等約7個工作日。
專業回收機構流程靈活些,支持郵寄、上門,但會有“隱形門檻”。記者從北京某珠寶城的入駐回收店瞭解到,機構可收外牌黃金,但需通過剪開或過火檢驗純度,部分能當場結算。各店回收價略有不同,10月28日記者問詢到該店鋪的足金回收價爲887元/克,同店回收價與售價普遍相差約40元/克。

10月28日,在北京市天雅珠寶城某品牌櫃檯,顧客正在挑選黃金飾品。新華網記者 閆雨昕 攝
3
賣金爲何難省心?
普通消費者賣實物黃金,並沒有想象中方便。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爲,賣黃金最好“在哪買、在哪賣”,這樣更容易互相建立信任,也能減少回收中的糾紛。
他進一步解釋:“對消費者來說,黃金回收需權衡安全和便捷。銀行最安全,金店最方便,線上回收因爲鑑定流程複雜,難度要高不少。”
至於投資建議,盤和林表示,不建議普通投資者以投資爲目的購買實物黃金。確有需求,建議優先選擇銀行金條、金幣等溢價較低的品類,這類產品藝術成分少、黃金純度高,後續變現能力也更強。
記者:遊蘇杭 閆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