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學校長席酉民:AI時代 教育必須轉向“融合智慧培養”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5月18日,在西交利物浦大學國際教育創新論壇上,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英國利物浦大學副校長席酉民教授指出“知識不再稀缺,教育目的必須重塑。”他表示,面對AI帶來的智能衝擊,全球90%的大學仍延續專業導向的教育體系,這使得大部分學生的能力在畢業時已不如一個通用AI模型。

西浦副校長鈔秋玲教授也在論壇中指出:“在人工智能重塑未來的歷史節點上,高等教育必須直面兩大核心命題:其一,如何爲學生奠定面向未來的能力基石;其二,如何培養學生駕馭AI應對複雜挑戰,而非被技術所替代。”

“過去大學是爲了防止人無知,現在在AI面前,是要讓人有能力辨別真假、應對複雜世界中的不確定性有模糊性。”席酉民校長提出,教育必須從“知識傳授”轉向“融合智慧培養”。他解釋,這是一種融合科學技術、哲學思維、人文藝術和心理韌性於一體的綜合素質,能讓人類在AI時代中實現有意義的共生。

他強調:“未來不是AI替代人類,而是人類需要學會與AI協作,成爲能整合多元能力並引領創新的人。”教育應從小培養學生的“和諧心智”和“複雜性管理”能力,幫助他們在面對不確定與複雜時,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決策力。

他還介紹,西浦已全面構建“AI支持的教育體系”:構建AI支持的“學習超市”平臺,實現興趣驅動與個性化學習路徑。大一推行AI素養課程,大二起結合專業深化應用,全面提升數字能力。學校打造AI導師系統輔助學習與評估,推動教學由知識傳授向能力建構轉型。通過項目制、場景式教學,強化學生的問題解決與跨學科整合能力。

據瞭解,目前西浦已有25000名在校學生、1800餘名教職工,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大學。鈔秋玲校長介紹:“西浦以國際化、跨學科融合、實踐導向和創新協作爲核心,打造契合未來社會需求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構建‘教育+AI’跨學科培養體系,深化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輸送高素質創新人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