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瀕死感!上海一男子發病後拒絕住院放棄檢查,當晚就出事

近日,上海四一一醫院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救援,62歲患者吳先生(化名)明明出現了胸痛症狀,卻簽字“放棄檢查”,誰料回家後突發心梗命懸一線,他再次回到醫院,經醫生爭分奪秒成功挽救生命。

吳先生胸痛已經有半個多月了,經常感覺到胳膊麻木、疼痛。他來到家附近的上海四一一醫院心內科就診,接診的心內科主任胡高頻教授憑藉豐富的經驗,迅速排除了外傷、肺部及食道-胃疾病導致胸痛的可能性,基本確定是冠心病引起,且病情危急,隨時可能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等意外。

“像您這種情況,最好是立刻住院,進行心電圖、心肌梗死相關指標檢查,並儘快做冠狀動脈造影,以便準確判斷病情,制定治療方案。” 胡高頻建議。然而,吳先生卻不相信自己的身體有問題,執意要求開點藥回家,還在病歷本上簽字聲明“拒絕住院進一步檢查”,當即就離開了醫院。

次日凌晨2時,吳先生胸痛再次發作,這次疼痛程度遠超以往,且持續不緩解。他坐立難安,噁心、大汗,甚至產生了強烈的瀕死感。老伴趕緊將他再次送往四一一醫院。

在急診科,心電圖檢查提示患者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此時患者劇烈嘔吐,煩躁不安,情況十分危急。急診造影發現,患者前降支近段完全閉塞伴血栓,需儘快開通這條完全閉塞血管,恢復心臟血流。

時間就是生命!此時,胡高頻帶領團隊立即爲他進行了急診手術:抽吸血栓、球囊擴張、放置支架。終於,當血流衝過閉塞段進入已經乾涸的血管牀時,患者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胸痛明顯減輕,生命體徵逐漸平穩。

“這次驚險的救治經歷,也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身體出現不適,一定要重視醫生的建議,千萬不能像這位患者一樣大意,以免釀成大禍。” 胡高頻教授說,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壞死,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據臨牀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續上升,每年約有100萬患者發生急性心梗,更令人擔憂的是,45歲以下心梗發病率正逐年上升。

心梗發作時,症狀較爲典型,胸骨後或心前區會出現劇烈的壓榨性疼痛,這種疼痛還可能向左上臂、下頜、頸部、背或肩部放射。 部分患者會伴有噁心、嘔吐、大汗或呼吸困難,甚至發生暈厥。而且,心肌缺血導致的胸部不適症狀通常是瀰漫性的,沒有明確的定位。

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危險因素衆多,高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都是高危因素。 同時,作息不規律、過度勞累、久坐、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心梗發病日益年輕化的主要原因。

對於心梗患者來說,早期救治至關重要。胡高頻特別強調,兩個“120”一定要牢記: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後,要立即撥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的黃金時間爲120分鐘,從發病至開通梗死血管,若能在120分鐘內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記者:左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