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頻現“板凳族”,街坊怎麼看?記者走訪

近期,上海地鐵發佈消息稱,乘客自行攜帶小板凳在車廂內插空就座的情況時有發生,提醒乘客不要在地鐵車廂內使用小板凳,一時間引發話題不斷。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廣州部分行程較長的線路中,也出現“板凳族”現象。對此,市民觀點不一。廣州地鐵公衆號多次發佈推文勿做“板凳族”,並在1號線等線路上線“請勿蹲坐、躺臥”的語音提示。

現象:4號線、21號線上均有“板凳族”

5月15日7時40分,記者在南沙客運港往黃村方向的4號線車廂裏看到,車廂比較擁擠,每節車廂裏有一兩位自帶凳子的乘客坐在車門附近。他們在車廂相對不太擁擠的地方打開摺疊小板凳坐下,下車前再將板凳摺疊塞進隨身包袋。

21號線上乘客自帶凳子就座

8時,記者從21號線神舟路上車時,差點被一位坐在門邊的“板凳族”絆倒。記者觀察到,前方沒人時,該乘客會將腿向前直伸,約佔據兩三位乘客的站立空間。到站開門時,他雖會收腿,但幅度有限,仍佔據空間,對上下車乘客形成視覺盲區。

隨後,記者乘坐多趟通往天河公園的21號線列車,神舟路站後,車廂不太擁擠但也座無虛席。每趟列車都有“板凳族”,主要是揹包通勤的上班族,每節車廂約有一兩位,車頭車尾的車廂則增至四五位。他們多集中在車廂邊角和連接處,有些直接坐在車門附近。

一位“板凳族”乘客表示,由於常坐21號線,熟悉站點開門規律,知道大多站點是對面車門上下車,所以才選擇坐在另一側車門附近。“我並非在人多擁擠處也執意坐下,在車廂相對寬鬆時,我纔會打開自帶凳子。”另一位乘客解釋。

4號線和21號線都是廣州地鐵線網中行程較長的線路。4號線從南沙到天河,全程超過1小時;21號線從增城到天河,有快車和普通車,但普通車全程也會超過1小時。在市區線路中,“板凳族”相對較爲少見。5月15日早高峯時段,記者在1號線列車上觀察到,雖然車廂已經擠滿,但橫跨多個車廂沒有看到有人自帶板凳或坐在地上。

聲音:安全隱患VS辛苦理解

記者隨機採訪了部分乘客,有乘客吐槽:“高峯期地鐵本就擁擠,自帶凳子佔據位置大,容易踩到他們,很不安全。”有網友在社交網絡上表示:“高峯期擁擠的時候站在他們身邊真的難受,還得保護‘板凳族’,門口的人只管擠,看不到他們。”“6號線還有直接坐在地上的,這種‘坐地族’也時常看到。”

21號線上乘客自帶凳子就座

也有乘客表示理解。“21號線站與站之間的距離很長,蘇元之前幾乎沒人下車的,有時候上車沒座位就要站到天河公園。”乘客張先生表示。“站一個多小時,腿都要發抖了。”“時間長真的站不住。”在社交網絡上搜索“地鐵 板凳”等關鍵詞,不少網友發表評論。

還有聲音認爲,應該要考慮特殊人羣的需要。有網友表示:“我懷孕在地鐵上低血糖也沒有座位,特殊羣體如身體不適的孕婦有必要帶板凳。”“早出晚歸身體疲累,對腰不好的人來說真的很需要。”

地鐵方:不建議自帶凳子

地鐵車廂內的“板凳族”並非今年纔出現的現象,記者搜索發現,早在2022年,廣州地鐵微信公衆號就發佈推文,提醒乘客不建議自帶凳子搭乘地鐵。

廣州地鐵解釋,首先,在人員密集的車廂內自帶凳子,會擠佔較大的空間,阻礙其他乘客通行的同時,也有被其他乘客撞到和踩到的危險。其次,列車運行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有晃動,自帶凳子未固定,列車啓動或停車時,凳子上的乘客可能會由於慣性摔倒。再次,高峯期攜帶凳子搭乘地鐵,會影響其他乘客上下車,影響列車開關門。而且人多擁擠時,坐在較低的位置,也會使站着的人感到尷尬。

21號線上乘客自帶凳子就座

近期,廣州地鐵又發佈推文表示,車廂內客流較大時,蹲坐在車廂內,遠處的乘客可能無法看到蹲在車廂內的乘客,從而容易發生踩踏事故。請乘客不要攜帶小板凳搭乘地鐵,乘車途中,若感到身體不適,可以尋求現場工作人員的幫助。記者瞭解到,廣州地鐵也已在1號線、14號線等部分線路上線“請勿在車廂蹲坐、躺臥”的語音提示。

那麼,可否禁止攜帶小板凳進站?目前,《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和《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中,未提到禁止攜帶小板凳。另一方面,還有部分乘客直接坐在地上,因此禁止攜帶小板凳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地鐵“板凳族”現象頻現,對此,廣州市政協委員劉根生表示,“這三四年,21號線沿線房地產項目交樓,沿線人口處於快速增長期,21號線也成爲原來開車上班人羣的替代方式。”他提出,高峯期21號線可以提高快車比例,縮短旅程時間;其次,地鐵可以提供更細緻的服務。劉根生說:“我曾經建議地鐵可以設計一些可以摺疊的長凳,坐五個人左右的長度,不用時疊起來放在地鐵座椅裏,用時取出來。可以專門配置在單程時間四十分鐘以上,但客流不算太擁擠的車廂裏。”

來源 | 羊城晚報、金羊網、羊城派

文字 、圖片、視頻 | 記者 嚴藝文 實習生 李彥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