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熔鑄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吉林省琿春市西部計劃志願者奮鬥故事

青春,應該在哪裏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這青春的命題,引一代代青年上下求索。

如今正值畢業求職季,許多即將邁出校門的年輕人面臨着人生的選擇。而就在去年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2024屆畢業生中,就有人選擇把青春熔鑄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作爲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9級預防醫學5年制畢業生,王維響應吉林省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衛國戍邊”項目號召來到邊境城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成爲了一名基層醫療工作者。

談到爲何參與這一項目,王維告訴記者,“在大學期間,我就參與過很多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比如說下鄉做流行病學調查,爲社區居民普及健康知識等,這些經歷都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實基層公共衛生基礎相對還是非常薄弱的。到了崗位後發現,我的專業其實可以發揮很多作用。在琿春,養牛是一種特色產業,因此農牧區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壓力其實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可以通過監測和健康教育來降低這種風險。還有就是應急響應,基層的疾控、衛生院是公共衛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我的專業課程涵蓋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環境衛生學等,這些都能夠直接應用到我的工作中。接下來,我會紮根本職工作,進一步在崗位上生根。青春的選擇沒有標準答案,但一定要‘問需於時代’。西部或許沒有霓虹璀璨,但這裏有等待點燃的星火和值得託付的熱血青春。”

王維在院感培訓中現場演示“七步洗手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畢業生範文玉畢業後,也前往邊境城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擔任琿春一中歷史教師。“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成爲範文玉的人生選擇。

範文玉在考試中監考。

被問到爲什麼參與“西部計劃”,範文玉回答道,“因爲‘西部計劃’與我的專業是十分契合的,我學習的是中國邊疆史,從小生活在河南,除了調研,平時也沒有真正深入瞭解邊疆的機會,所以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到邊疆去生活一兩年還是非常難得的。我想說的就是,對於我們畢業生來講,在畢業的關頭面臨着考研、考公務員、進企業、當老師等選擇。而我們當時對未來的迷茫,其實更多的我覺得是來源於對未知的恐懼。但是當你對一個行業已經有了一定了解之後,恐懼消散,我覺得迷茫就會減少,也許你就會找到自己的路途。對我們畢業生來講,青春不只有一種選擇,人生未來幾十年的道路也不一定要立馬定下,如果感到迷茫,我覺得不妨來成爲一名志願者,不妨來‘西部計劃’,在服務他人中尋找到自己的路。”

據瞭解,共青團吉林省委2024年從全國29個省份招募1511名志願者來吉,投身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衛國戍邊”項目。他們在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教育、健康鄉村、基層治理等領域展現青春作爲,爲吉林興邊富民、穩邊固邊貢獻青春力量。

記者:司曉帥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