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42歲的陳先生(化名)
已經腰痠了十多年
一直以爲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去年一次意外骨折後
腰背變得僵硬無比
再也無法像正常人般生活
在泉州市正骨醫院就診時
他才知道自己是患上了被稱爲“不死的癌症”
強直性脊柱炎
更讓人詫異的是
他的大哥與三弟也相繼確診
意外骨折
揪出十多年腰痠“元兇”
20多歲時,陳先生就經常感覺腰痠,隔個幾天,就要去衛生院推拿、拔罐,才能稍稍緩解。當地醫院檢查時說是“腰椎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爲此陳先生做過鍼灸理療,也喫了中藥,但症狀也僅是有所緩解。有時搬個重物,還容易閃到腰,這令他沒法乾重活。
去年5月,陳先生不慎摔傷,前往泉州市正骨醫院就診,經檢查提示腰椎發生骨折。在治療期間,他感到腰背變得日漸僵硬,連翻身都困難。
爲揪出困擾陳先生10多年的腰痠“元兇”,醫院組織強直性脊柱炎專病科在內的多學科會診。結果顯示,陳先生的HLA-B27呈現陽性,這指標正是強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折磨他多年的腰痠“元兇”找到了。確診爲強直性脊柱炎後,陳先生接受了小針刀鬆解術和康復訓練的綜合治療。一週後,他的症狀明顯好轉並順利出院,之後定期隨診、規範用藥和康復即可。
陳先生出院不久後,發生了令醫生也想不到的事。陳先生的大哥和三弟也有類似的腰痛、多關節痠痛等不適,也來醫院做檢查,沒想到,兩人也被確診患上強直性脊柱炎。
有遺傳傾向
但並非每個後代都會遺傳
據介紹,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關節、脊柱關節,該病常表現爲下腰背疼痛、僵硬。疾病呈進行性發展,晚期嚴重者可導致脊柱關節的強直和畸形,又被稱爲“不死的癌症”。
“強直性脊柱炎病因尚不明確,需要注意的是,該病具有家族遺傳傾向。”泉州市正骨醫院強直性脊柱炎專病科學術帶頭人、主任醫師遊玉權說,在強柱科病房裏,父子、母女、兄弟、姐妹等一家子確診並接受治療的並不少見,但並不是所有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後代都會遺傳。他解釋道,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陽性率高達80%-95%以上,但不意味着HLA-B27陽性就是強直性脊柱炎,在健康人羣中也會有人攜帶這個易感基因。就算得了強直的父母基因中攜帶了HLA-B27,並且遺傳給了孩子,HLA-B27陽性的孩子也並不一定就會成爲強直性脊柱炎患者。
“一般認爲,強直性脊柱炎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發病,除了遺傳因素外,與環境、感染等因素有關。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應該放鬆心態,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遊玉權說,如果市民出現腰背疼痛僵硬、足跟痛或者關節腫痛,應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以便判斷病情。
青年男性患者居多
誤診率和致殘率均高
遊玉權告訴記者,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以青年男性居多,發病年齡通常在15-40歲,10%-20%的患者在16歲以前發病,高峯在18-35歲,而50歲以後及8歲以下兒童發病者少見。目前,我國約有500萬名患者。
“強直性脊柱炎是風溼免疫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最近十餘年,到我院就診的強直患者數以萬計。”遊玉權介紹,現實中,大衆對於強直性脊柱炎瞭解甚少,對診斷往往持懷疑態度。由於醫學侷限性,此病的早期診斷存在困難,常易被延遲診斷數年之久,誤診率高,使得病人不能得到早期、規範的治療,最終導致強直病人的高致殘率。
據介紹,強直性脊柱炎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疾病最簡單的鑑別方法,是有無“休息痛”“夜間痛”。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疾病引發的腰背疼痛,屬機械性疼痛,會在活動時加重,休息時緩解;強直引發的腰背疼痛屬炎症性疼痛,情況正好相反,在休息時、夜間睡覺時加重,活動時緩解。
遊玉權坦言,強直性脊柱炎尚無根治方法,但如能及時診斷及合理治療,可以使症狀得到緩解,防止脊柱或關節變形,必要時矯正畸形關節,減少病廢,達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的。
來源:東南早報
融媒體記者:陳小芬
通訊員:吳佳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