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要避免驟熱驟冷 謹防“冷中暑” 醫生提醒

今年以來最強高溫天氣過程今天(5日)繼續影響我國。新疆、山東、河南、浙江、江蘇、安徽局地可達40℃以上。

不僅白天熱,中東部多地夜間最低氣溫也接近甚至達到30℃,悶熱感貫穿全天。中央氣象臺今天繼續發佈高溫黃色預警。

在副熱帶高壓天氣系統的控制下,我國正經歷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根據氣象監測顯示,昨天,高溫天氣繼續發展,全國35℃以上覆蓋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陝西關中、山西南部、河南中部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過39℃,陝西渭南局地達40.8℃。未來三天,陝西、河南、安徽、浙江等地部分地區仍將有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局地可達40℃以上。

明天起,隨着副熱帶高壓天氣系統減弱東退,高溫範圍將會縮小。此次高溫過程不僅白天氣溫高,夜間氣溫也不低,未來5天,黃淮到江南多地最低氣溫將接近甚至達到30℃。例如鄭州、濟南、武漢、長沙、南昌、上海、杭州,悶熱感將貫穿全天。

專家介紹,每年北方地區在盛夏時期,總會有一段悶熱的時期,一般是在華北雨季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的前後,此時華北地區已經進入雨季,空中的水汽雖然較大,但能夠及時轉化成雨滴降落,因此溼熱天氣不會持續太久,而今年副熱帶高壓系統在北抬的過程中,位置偏北、強度偏強,所以提早了這一天氣現象。

網上熱議“北方的‘回南天’”這一說法並不準確。真正的“回南天”發生在每年春初季節,由冷暖空氣交匯才能形成,因此“回南天”在時間、成因等多方面都與北方溼熱天氣有所不同,雖然現在北方地區的溼熱天氣帶給人的感受與“回南天”有相似性,但還是將其稱之爲“桑拿天”更加貼切。

未來一週 北方高溫溼熱天氣還將持續

據氣象部門預計,高溫高溼天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未來一週,北方大部地區可能都會處於這種天氣當中。從華北、黃淮一直到華南地區都會持續35℃以上的高溫、溼熱天氣。

雖然河北、天津等地近日降雨能暫時減少大氣中的水汽含量,但在西南暖溼氣流的持續影響下,水汽能夠得到快速補充。

未來一段時間副熱帶高壓將進一步北抬,主體仍將控制華北這一帶地區。因此中途可能會有陣雨或雷陣雨天氣短暫緩解溼熱,但是總體高溫悶熱的天氣還會持續。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副首席 李怡:高溫桑拿天是悶熱天氣的一種形象的說法,具體指氣溫高、溼度大、風速小等氣象條件組合。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就會有種蒸桑拿的感覺。其成因在於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影響,天氣以晴朗少云爲主,地面吸收熱量後迅速升溫。同時,副熱帶高壓氣流會將海洋上的暖溼空氣輸送到陸地上,構成高溫高溼的組合。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桑拿天就是這樣形成的。另外,在一些盆地地區,當暖溼氣流進入盆地後,由於地形阻擋,空氣溼度增加,再疊加熱島效應,就形成了高溫桑拿天氣。

專家提示,桑拿天的高溫高溼環境,會使人體散熱能力減弱,導致體溫調節失效,增加中暑和心腦血管等慢性病的急性發作風險。大量出汗也會導致脫水或者電解質失衡,影響循環系統功能。公衆出行時應格外關注,做好防範準備工作。

另外,在夏季暴雨過後,溼氣因蒸發向上發展,所以不宜出門鍛鍊,否則容易因溼熱交雜造成胸悶頭暈等症狀,更不宜長期待在空調房間,導致免疫力下降。

持續高溫避免驟熱驟冷 避免“冷中暑”

高溫天防暑不僅要“避熱”,更要科學管理“冷熱切換”。如果做不好環境溫度的平穩過渡,就有可能出現所謂“冷中暑”的情況。什麼是“冷中暑”?

在浙江省長興縣中醫院急診室,記者遇到了一位疑似“冷中暑”的患者。

患者 張原:我當時在單位加班,空調開得很低,外面又很熱,出去的時候突然感覺一陣頭暈目眩,然後又感覺特別噁心想吐。

醫生介紹,中暑是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電解質喪失過多而出現的疾病。

通常人們以爲只有戶外暴曬纔會中暑,但實際上,如果從低溫空調房到室外高溫環境,人體不能迅速適應溫差變化,就會出現“冷中暑”。

長興縣中醫院急診科主治中醫師 吳宇耀:在冷熱環境驟降或者驟升的情況下,比如說頭暈、乏力、胸悶、噁心,甚至嚴重時會遇到嘔吐的情況。

溫差越大“冷中暑”出現的概率就越高。比如,

從酷熱的室外直接“扎進”空調間;

出汗後立即洗冷水澡;

過度貪涼,食用大量冷飲等等。

高溫天防暑不僅要“避熱”,更要科學管理“冷熱切換”,做好環境溫度的平穩過渡。

醫生提醒

高溫天氣,要避免驟熱驟冷。

從室內到室外時,應提前關閉空調並開窗通風,避免身體突然接觸高溫環境。

從室外進入空調房前,先在陰涼處休息,讓身體逐漸適應溫度變化。

出汗後不能立即洗冷水澡,建議先擦乾身上的汗,休息10~15分鐘再用溫水洗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