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不是法外之地 專家:情節較重可被判有期徒刑

前不久,某網絡平臺上出現一條所謂“懷化35歲女子從28樓跳下”的視頻,其中不僅有時間、地點、事件、人物等新聞要素,而且還有事件發生時的所謂現場畫面,該內容一經發布就引起了不少關注。這段看似有模有樣的網傳視頻,真實的情況到底是什麼呢?

湖南懷化網警在日常巡查中發現,一條“懷化35歲女子從28樓跳下”的視頻在網絡傳播,視頻的配文中還標註了高空墜亡事件、家庭悲劇等標籤,該視頻一經發布迅速引發熱議,先後獲得數萬次轉發。

然而,懷化警方在調查中卻發現了諸多疑點,首先,從該視頻中的建築物外立面可以看出,所謂事發地並不是懷化市;另外,視頻中主播的聲畫錯位情況非常明顯。

湖南懷化市會同縣公安局網絡安全大隊民警 閆宏輝:經懷化市公安局覈實,當日沒有發生類似視頻墜樓警情,我大隊接線索後立即開展調查,快速鎖定發佈視頻嫌疑人員。

湖南懷化市會同縣公安局連山派出所教導員 蒙源:經過我們的縝密偵查,發現違法嫌疑人禹某的住址,隨即我所民警對禹某進行了抓捕。

據禹某向警方供述,爲了快速提升自己賬號的關注度,她通過在某AI平臺輸入“高空墜樓、家庭悲劇”等關鍵詞生成視頻片段,並經過二次剪輯後發佈到網上。

警方調查發現,在禹某使用的這個AI平臺上,關於“悲劇模板”的使用率非常大,每月的下載量超過10萬次。

嫌疑人禹某我當時看到別人用AI做視頻漲粉很快,就想跟風試試。平臺裏有現成的悲劇模板,輸入關鍵詞就能生成畫面。我根本不知道隨便發這種視頻會違法,更沒想到會給那麼多人帶來恐慌。

截至警方查處時,禹某發佈的虛假視頻已經引發大量關注,嚴重擾亂了社會正常秩序。懷化警方依法對禹某作出了相應的行政處罰。

博主爲博流量 用AI編造某企業不實信息

除了剛纔這起利用AI工具編造謠言的案例之外,上海警方前不久也破獲了一起利用AI工具編造企業不實信息的案件。

警方查明,自媒體博主姚某、陳某等人爲了吸粉引流,利用AI工具蒐集素材,在未做覈實的情況下,生成所謂“某茶飲企業使用過期原料被罰款”等不實內容,併發布到網上,不僅嚴重侵害了企業的權益,還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前不久,上海某茶飲企業向警方報案稱,多個自媒體平臺出現大量針對該企業及其創始人的不實信息,接報後,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

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網安支隊民警 陳昱汀我們針對100多個自媒體賬號進行溯源,謠言裏面有提到使用過期原料被罰款20萬元的事情,還有很多不實內容。

警方通過溯源發現,其中一則不實信息的發佈者爲自媒體從業人員姚某,爲了增加賬號文章的瀏覽量和廣告收益,姚某花費了800元在網上找到了盧某爲其代筆。

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網安支隊民警 陳昱汀他找到了代理人盧某,盧某也沒有自己編寫文章,而是利用AI軟件自動生成了一篇文章,也沒有經過覈實再發還給了姚某。

在收到盧某的這篇文章後,姚某未做覈實就發佈在了自己的賬號上,其中關於某企業所謂“使用過期原料被罰款”的內容被大量轉發,不僅嚴重損害了企業品牌形象,還導致部分區域門店單日營業額同比下降超20%。

同樣是涉及該企業的不實信息,陳某等人爲了獲取平臺對閱讀量的現金補貼,從網上搜集了各類關於該企業創始人的傳言,通過AI工具“洗稿”後生成了相關不實內容併發布在網上,獲得了較高的閱讀量。

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網安支隊民警 陳昱汀通過這樣的方式,在自己的自媒體賬號上面發佈熱點文章,來博取眼球蹭熱度,漲粉以獲得廣告收益等等,或者可以通過這個賬號獲取直播帶貨的權限。

據瞭解,發佈涉及某茶飲企業不實信息的8名犯罪嫌疑人,目前已被上海長寧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利用AI生成發佈虛假信息屬於違法行爲

在網絡上發佈利用AI生成的不實信息觸犯了哪些法律法規?會相應受到什麼處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精武做了以下解讀。

趙精武表示,利用AI工具生成、發佈和傳播網絡虛假信息的,屬於明顯的違法行爲,依據相關法律,情節較輕的將受到罰款、拘留等處罰;情節較重的則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

此外,信息發佈平臺、服務提供者也可能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爲根據《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的相關規定,這類主體負有對生成內容添加“AI生成”等內容標識的法定義務,倘若其怠於履行該義務,監管機構則可以依法採取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暫停信息更新、行業禁入等行政處罰和懲戒措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