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8日,以“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中歐非綠色能源共同發展”爲主題的中國歐盟非盟綠色能源發展與合作論壇在杭州舉辦。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歐盟協會會長劉奇葆出席論壇並致辭;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愛爾蘭前總理、世界碳中和委員會主席伯蒂埃亨視頻致辭;浙江省副省長盧山致辭;浙江省政協副主席裘東耀出席;...
今年是貫徹落實《上海市慈善條例》的第一年,也是首屆“上海慈善獎”評選表彰之年。爲進一步落實《上海市慈善條例》規定,弘揚慈善文化,傳播慈善精神,搭建“政企、政社、政政”等合作平臺,爲上海奮戰一線的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志願者、養老工作者及殯葬工作者,提供相關慈善關愛回饋,市民政局舉辦上海...
法雷奧集團傳播高級副總裁、集團運營管理委員會成員,法雷奧中國前總裁FrançoisMarion認爲,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至關重要。首先要使客戶更加多樣化,法雷奧早先的合作伙伴吉利集團已經成長爲重要的汽車企業,另外也與初創企業如蔚來、理想、小鵬等合作。其次,要發揮企業特長,關注對中國...
健合集團CEOLaetitiaAlbertini介紹道,在中國市場進行持續擴張是健合集團的長期戰略,面對疫情造成的成本上升,企業未來將擴大供應鏈並完善物流體系。同時,她認爲中國市場對外資仍然極具吸引力,中國市場的體量和對高端產品的需求增長使其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Stellantis中國區首席運營官GrégoireOlivier就中法企業在汽車行業的合作發表了洞見。他介紹道,Stellantis在中國已有較爲成熟的存儲和配送中心,未來將在中國多地建設更強的供應鏈,中國汽車市場2022年的表現,將超過2019年疫情前的表現,這得益於中國政府提供的諸多支持和...
寧德時代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李平在討論中指出,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呈現三個明顯特點。首先,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已經由政府驅動型變爲產品驅動型。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新車銷售中,純電動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21%。其次,中國市場有很大的不同點,即智能化、電動化汽車的參與者衆多,背景多樣化,既有國內外傳統車企...
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經濟處經濟參贊穆西石(PierreMoussy)表示,首先,法國企業是中國經濟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值得信賴的夥伴,也願意繼續做中國的可靠夥伴。法國企業在環境、新能源等領域的優勢符合中國經濟的發展需求,這爲雙方未來開啓更多新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其次,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宏觀經...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表示,展望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將體現三重鮮明特徵:一是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二是新發展理念,中國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三是新發展格局,中國將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中歐特聘教授、法國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Jean-PierreRaffarin)表示,近年來中歐通過許多創新舉措,爲促進中國與法國、中國與歐盟的合作做出了切實貢獻。面對當前地緣政治的衝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我們應超越分歧,求同存異,注重合作和交流。保持對話與經濟合作在今天的多極社會中至...
巴黎大區工商會副會長Marie-ChristineOGHLY表示,面對近年來地緣政治和氣候的巨大變化,各國之間的平等對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國際局勢的變化使商業環境日益複雜化。同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市場已變得更加成熟,且競爭更加激烈,湧現出一大批極具競爭力的本土企業。希望本次...
人民政協報訊(記者李宏)9月7日,以“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中歐非綠色能源共同發展”爲主題的中歐非綠色能源發展論壇在杭州拉開帷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歐盟協會會長劉奇葆出席論壇並致辭。劉奇葆指出,人類社會發展正面臨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衝擊,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作爲發展中國家,中國是...
中歐副院長兼教務長丁遠教授表示,中歐是亞洲排名第一的商學院,同時也是中國和歐盟合作的結晶,是中國和歐盟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樑和平臺。中歐將不遺餘力地繼續致力於推動中國和歐盟在全球化問題上的互動和合作。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地緣政治的危機和世界格局的快速變化,平等對話和合作顯得尤爲重要。本次...
歐盟中國貿易協會/法蘭德斯中國商會執行主任GwennSonck表示,當前70%的在華歐洲企業已將實現“碳中和”納入自身發展規劃中,40%的公司設立了具體的減碳團隊,並採取行動推行低碳文化、讓消費者樹立減碳意識,這些都將助益於中歐減碳事業的合作。...
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奈斯(PatrickNijs)出席論壇並發表觀點。他表示,要鼓勵中國和歐盟共同創新,加強雙方企業的合作。中歐雙方都要改變生產方式,包括農業的發展方式。“歐洲有共同的農業政策,而中國也在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考慮通過碳債券給予農民激勵,讓他們更願意有機務農。”...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助理教授王任軒教授介紹了自己對開放中國債券市場等話題的研究。他強調,中歐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例如,雙方可以建立更統一的分類法,在監管框架方面建立更好的資本進出准入標準;中國和歐盟的金融市場要進一步融合,例如允許歐洲加強對華投資、進一步開放中國債券市場等,這些措施都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