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焊機、排版機、玻璃機、疊焊機等自動化生產設備快速運轉,一片片單晶硅雙面高效光伏組件成批下線……江蘇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三期生產車間裏,一派忙碌的生產景象。“剛剛與國外的新能源公司簽訂1吉瓦光伏組件的大單,目前正在馬不停蹄地邊生產邊交付。”公司綜合管理總監孫大勇說,目前太陽能電池組件...
記者從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獲悉,6月26日至7月8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攜手河南省紅十字會在河南鶴壁、新鄉先後舉辦紅十字應急救護師資培訓班,來自鶴壁、安陽、新鄉、鄭州、濮陽等地中小學校的60名校醫、保健老師參加培訓。此次培訓按照《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師資培訓大綱》要求,通過教學研討與實訓相結合的方...
7月4日至5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汽車之家舉辦的“2023青少年汽車無限創意徵集活動科普校園行”,走進了儒風海韻,人文薈萃的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魯東大學實驗小學、珠璣小學。本次活動得到了北京陽光育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2023青少年汽車無...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公佈了北京市朝陽區、河南省鄭州市等81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城市(地級市和直轄市的區)。根據今年2月印發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將統籌區域內醫療資源,網格化佈...
儲青、攤青、殺青、揉捻、烘焙、風選……輕輕按下啓動鍵,各臺設備開始有序運轉。這是貴州野鹿蓋茶業有限公司的製茶“神器”——全電氣自動化生產線。這是一條智能化、清潔化、可視化的茶葉生產流水線。“茶葉品質好不好,溫度控制也極爲關鍵。電能夠實現精確控溫,避免燃料對茶品質、口感和茶色的影響。”公司...
梵淨山上,層巒疊嶂,雲海翻湧,四方遊客爭相打卡;赤水河畔,水清岸秀,瓜果飄香,沿河羣衆以“綠”生財;苗嶺深處,山林如海,點綠成金,林下經濟創新拓展……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即將舉辦,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外國政要、駐華使節、國際組織代表...
6月,烏蒙深處的海雀村,萬畝林海綿延上百個山頭。大霧中,青山間,一座座黔北民居若隱若現,村民笑迎外來的客人。上世紀80年代,畢節市赫章縣海雀村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發,全村森林覆蓋率不足5%,糧食廣種薄收,年人均純收入只有33元。當地有句順口溜:“海拔兩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禿禿,家裏...
《國際關係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許勤華著;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出版。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都有向世界提供範例和經驗的雄厚實力,也有講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的現實條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和清潔美麗世界是人類社會的美好願景,國際社會共同參與有利於早日實現這一願景,也有助於推動新型國...
近日,北方多地持續高溫模式。據中國天氣網報道,7月5日至下週初,華北、黃淮等地將迎新一輪超長待機的高溫天氣。面對炎炎夏日,各地推出多種舉措,如開闢消暑納涼空間、推出避暑旅遊路線、做好清涼消費供給等。網友表示,感謝這些“涼策”,幫助大家樂享夏日、縱享清涼。納涼空間豐富據人民網報道,6月29...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循環水車間。本報記者劉雨瑞攝青海湖北岸的甘子河溼地。本報記者劉雨瑞攝眼下,熬過漫漫寒冬的嫩芽鑽出泥土,給大地染上一層新綠,青海湖裸鯉、普氏原羚等野生動物處處可見,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鋪展眼前。“咔嚓”一聲,枯枝斷裂,細微的響動引起黑頸鶴的警覺,青海湖國家級自然...
提起“低碳概念超市”你會想到什麼?隨處可見的可持續、環保標識,或是各色各樣環保袋……萬家低碳概念店可不僅僅是一個節能降耗的綠色空間,更想成爲在消費者身邊、在他們的生活中把“綠色”玩起來、把可持續生活帶給每一個家庭的社區“好鄰居”。7月12日是“全國低碳日”,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寧,從事婦科腫瘤的臨牀工作近20年,在患者及家屬眼中,她態度溫和且醫術精湛,是可以帶來心理慰藉的好醫生,用實際行動去踐行了行醫在於心。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生命是李醫生的醫者信念,她主動聯繫患者及家屬詢問情況,傾聽患者的心聲發現,之前檢查時其他醫生告知採用藥...
近日來國內多地區持續高溫,炎炎烈日讓想要出門的人望而卻步,但快遞小哥、外賣小哥、閃送員等羣體仍在酷暑下堅持爲用戶服務,用車輪爲城市護航。爲了降低閃送員長期在烈日下遞送可能產生的中暑、熱射病的風險,閃送於近日啓動“清涼一夏”暑期關愛活動。關愛活動將覆蓋整個7月,在全國爲200多萬名騎手提供了一系列的...
近日,可喜安集團迎來十九週年慶典。多年來,可喜安已經將踐行公益融入集團血液。盛典上舉行的“愛心1+1”公益活動,在2019年就已啓動。啓動以來,“愛心1+1”多次爲抗疫捐錢捐物,關助弱勢羣體,並用實際行動參與到助力養老、助學等社會公益事業中。同時,“愛心1+1”也在通過不斷提升影響力,吸引更多社會...
“涼山不涼,山外無山,那是我們的約定。”幾年前在四川大學青春歌會的舞臺上,來自大涼山的彝族學生與他們的支教老師——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羅傑,演唱了這首《大山的約定》。短短一首歌,唱出了四川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以下簡稱“研支團”)成立20餘年來投身廣袤深山的故事,也記錄了羅...